短缺实质是人才结构缺陷
    2007-05-15    王攀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中国社科院10日发布报告认为,目前我国的劳动力供给结构已经从劳动力过剩向劳动力供给平衡乃至短缺转变,我国城乡将普遍出现劳动力短缺现象,2004年开始出现的以民工荒为表现形式的劳动力短缺现象,已经从沿海地区蔓延到中部地区甚至劳动力输出省份。  
  与其说劳动力短缺,不如说是目前的劳动力培养有问题。当下需要做的是:一是提高农民工的质量;二是大力发展职业技工教育。必须改变人才结构的不合理性,培养、完善多层次的人才结构,而不能“满城尽是大学生”。  
  相对于资本的强大,劳动者始终会处于劣势地位,所以维护合理的劳动力价格、劳动力供求平衡与市场转换固然是一个方面,但是也离不开国家法律与政策对于弱势的劳动者一方的必要扶持。  
  中国社科院的《中国就业增长与结构变化》的报告,以农村剩余劳动力40岁以下的人口为统计标准,并根据城市出现的“民工荒”为根据,得出劳动力短缺结论。报告认为,目前我国40岁以下的农村剩余劳力绝对量只有5212万,只占此前普遍所说的1亿到1.5亿人的1/3。的确,这一统计数字给人振动。不过分析“民工荒”的特点,也许能廓清迷雾。  
  “民工荒”有几个特点:一是区域性短缺,劳动力需求大的地方短缺的厉害;二是技术性短缺,全国高级和初级技工短缺十几万人;三是年龄性短缺,特别短缺的是17-25岁这一个年龄段的劳动力,很多企业都是高强度的工作,它对年龄是有要求的;四是性别性短缺,年轻的女性劳动力短缺,因为很多纺织、电子器件要细心,注意力要高度集中,需要女工来完成。  
  但现在的问题是,目前进城农民工基本上属于自发状态,他们并未受到相关的职业技能培训,而用工单位又不愿付出培训成本,这就造成现有农民工无法适应工作需要的现象。于是,一边是农民工无法就业,另一边是用人单位又找不到合适的劳动力。因此,目前蔓延各地的“民工荒”现象,说白了,不是数量上的短缺,而是质量上的短缺。  
  此外,大学扩招也是造成城市“民工荒”、“技工荒”的一个重要原因。1980年前后,高校里农村生源占30%还多,尽管现在这一比例有所下降,但随着高校扩招,绝对量仍旧很大。据报道,在2005年的高考中,有463万中国农村考生步入高考考场,为跳出“农门”而拼搏。此外,大学扩招,让更多的城市人口选择了大学,客观上造成技术工人的短缺。  
  高校扩招,一是为了发展教育,二是为了解决当时的就业问题。把劳动力储存在大学里,大学就是就业的蓄水池。这尽管延缓了就业压力,但也客观上造成了劳动力结构不均衡。因为,经过三四年的大学教育,这些蓄水池里的劳动力已经提高了择业标准,受就业观念影响对技工职业失去兴趣。这是一边是技术类工人短缺,一边是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本原因。  
  因此,与其说劳动力短缺,不如说是目前的劳动力培养有问题。当下需要做的是:一是提高农民工的质量。进城农民工是当代中国的产业工人,他们素质的提高决定了发展的后劲。二是大力发展职业技工教育。必须改变人才结构的不合理性,培养、完善多层次的人才结构,而不能“满城尽是大学生”,这样的人才结构,无法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