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大土地供应是万里长征第一步
    2007-05-11    叶檀(上海资深媒体人)    来源:新京报

  北京国土资源管理局有关人士5月9日表示,北京近期将出台3-5年的中长期土地供应计划。(《北京商报》5月10日)此前,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曾明确要求北京市“增加供给,稳定价格”。根据北京市土地整理储备中心的数据显示,二季度北京将有52块土地陆续入市,总规划建筑面积约663万平方米。而此前的土地储备中心公告显示,2007年上半年即将入市地块共74宗,总用地约900公顷,这一数字已经超过2006年全年799.44公顷的成交总量。
  以上数据确凿无误地表明,扩大供地成为平抑住房价格的一个主要手段,回到供需矛盾这个本源,市场化与住房社会保障双管齐下,解决住房问题初露曙光。不过,要真正解决住房问题,扩大土地供应只是一个方面,重要的是落实随之而来的各项配套措施。落实到位,中小户型的房价才可能下降,否则,则又会沦为一场象征性的表演秀。
  广州去年的土地供应远未达到十一五规划的目标,北京前两年的土地供应计划也没有完成,2005年北京实际完成供地面积仅为土地供应计划总量的35%;2006年此比例为59%.计划两年流产导致今年的土地供应缺口大增,也使得开发商的开发资金部署难以跟上,即便今年得到了土地,也不一定有能力及时开发。如果新增的土地都集中在几个开发商手里,囤地囤房现象就很难避免。
  此外,扩大土地供应还应保证住宅用地,同时平抑地价。一些地方政府的配套措施中包括土地一级市场交易方式的变更,这就意味着政府将让出部分土地收益,并且严格清理官商勾结,这是对政府公共性的严峻考验。
  2006年6月,北京市国土资源局出台了《北京市土地一级开发项目招标投标暂行办法》,目前北京市在土地供应时采用招标、挂牌而非拍卖的方式出让土地。广州实行双限双竞,意味着政府在控制地价的基础上对于开发商的房价有了明确的要求,土地拍卖并非价高者得,由土地上涨推动房价上升的闸门逐渐关闭。
  北京土地储备中心的数据显示,2006年北京市土地市场总体平均成交价格为2847元/平方米,比2005年下降了9.9%,平抑地价效应已逐步显现。反面的例子是,业内人士认为,广州自2004年实行拍卖之后导致土地价格居高不下,成为广州房价的起飞契机。
  土地实行招标的方式,并非价高者得固然是平抑地价的良策,但此时应该警惕的是寻租者上下其手,平价得地高价售楼,这对土地交易中的信息透明度要求更高,政府有关官员与开发商的诚信尤为重要,对全国1600多家土地储备机构的监管,加强一级土地的开发效率应该成为重中之重,否则,冗长的开发周期将辜负民众的翘首以盼。
  扩大土地供应最终目标是为了扩大住房供应,众所周知,我国在房地产业的融资等渠道供应上并不通畅,常常出现肠梗阻或者地下高利融资。
  如何利用资本与债券市场多方扩大融资渠道,改变银行融资的单一结构有必要提上议事日程。
  扩大土地供应量是一个政府调控手段向市场转变的可喜信号,但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加快市场的流通,解决供需矛盾,政府要对付的难题还有很多。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