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应该连续加息
    2007-04-20    刘杉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中国经济开始进入一个敏感期,宏观调控该如何使力,成为最大的不确定性。
    周四的股市出现了大幅调整,虽在意料之中,但由于统计局新闻发布会时间的临时改变,也使得市场多了一些猜测。
    国家统计局的最新统计数据表明,3月份消费物价指数CPI涨幅为3.3%,验证了市场此前的传言。而一季度数据显示,中国经济开始出现过热苗头。
    过热表现在GDP的增长速度过快。按照经济学界的共识,GDP增速超过10%即为过热,而一季度的数字为11.1%。速度过快的原因主要是固定资产投资加快,特别是房地产投资同比增加了26.9%。尽管统计局发言人认为CPI在一季度2.7%的增幅尚在年初确定的3%的目标以内,但由于原材料市场价格预期看涨,因而,未来CPI的压力肯定较大。
    统计局认为,CPI上涨的主要原因是粮食价格上涨,并认为带有季节性因素。在我看来,粮食价格上涨不仅具有季节性因素,更带有政治性因素。道理就在于,新农村建设只能改善农村的基本生活条件,而要真正改变农民的现状,其根本还在于增加农民的收入。从增加收入角度看,城市化是基本的路径,但这个过程比较漫长,而短期内提高收入的最好办法就是提高农产品价格。所以,农产品价格在今年内不会出现大的回落。这个观点,我在1月份的评论文章中即表达过。
    与消费物价指数CPI相对应的是,资产价格上涨速度更快,其表现为房价在一季度涨幅达到6%以上,而股票市场更是出现“疯牛”征兆。此外,收藏品市场也出现价格快速上涨的局面。有媒体报道说,北京邮票市场价格今年上涨了50%以上。
    从消费物价、投资增速和资产价格走势看,中央政府必须出台相应的宏观调控政策。
    在我看来,除了通过调整出口退税来减少顺差,通过继续提高存款准备金比率抑制流动性外,还应该强化利率手段,通过连续提高存贷款利率,以向市场明确传递抑制通货膨胀的决心。
    有经济学家担心,加息幅度过大可能导致热钱流入,最好与美元利率保持3%以上的利差。实际上,由于人民币升值没有悬念,以及中国房地产市场和资本市场短期内收益可期,因而国际热钱不会为美元与人民币的微小利差所羁绊。
    在这种情况下,连续加息可以起到抑制投资过快和资产市场价格上涨过快的局面。实际上,无论是房价的不断攀升,还是股票价格的疯涨,都与居民的储蓄搬家有关。
    通过加息,一方面可以增加固定资产投资的成本,另一方面可以抑制对住房的需求。而让存款保持正利率的水平,则直接可以减少储蓄资金向股市的流入。
    利率调整理应反映货币政策的取向,而一次加息措施实际无法释放清晰有力的信号,因而,向市场强化加息周期的预期,应是央行货币政策的有效选项。
    从决策机制看,货币政策的手段和时机选择已经跟不上市场的变化,当有所改进。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