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基金“酸葡萄心理”大发作
    2007-04-03    皮海洲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伊索寓言》里有一则经典的寓言故事叫做《狐狸和葡萄》,说的是狐狸的“酸葡萄心理”。其实,人通常都是具有这种“酸葡萄心理”的。像鲁迅笔下阿Q的“精神胜利法”,实际上也是这种“酸葡萄心理”的再现。这种“酸葡萄心理”也就是一种自我安慰,只要不妨碍与损害其他人利益,“酸葡萄心理”潜藏于人们的内心倒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
    不过,作为股市里的投资基金来说,如果也拥有这种“酸葡萄心理”,那就不是一件无关紧要的事情了。投资者有必要对此予以高度的关注。
    在过去的一年里,在价值投资理念的驱使下,以投资基金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大盘蓝筹股炒作热潮,不仅赢利颇丰,还就此带动了国人对投资基金的申购热潮,并使得新基金的发行成为一种“抢购”,迫使管理层不得不推出“比例配售”的基金发行模式。
    然而,风水轮流转。牛市不只是蓝筹股的牛市。更何况在价值投资理念的驱使下,那些投资基金重仓持有的蓝筹股,在经过了一轮轮的炒作后,其股票的价值已有高估的嫌疑。反倒是那些非基金重仓股,尤其是股市里的一些有实质性题材的低价股,在经过多年的边缘化后成了股市里的凹地。于是,进入2007年之后,市场形成了对低价股炒作的热潮。
    正是市场热点的转移,导致了低价股炒作与大盘蓝筹股炒作收益的颠倒。进入2007年以来,在大盘指数涨幅不到20%的情况下,股市不仅基本消灭了3元以下的个股,如今就是5元以下的股票也屈指可数了。短短三个月,一大批低价股出现了股价翻番的走势。相反,基金重仓的蓝筹股则涨幅甚微,绝大多数的投资基金都没有跑赢大盘,有的基金重仓股甚至不涨反跌,如以3月28日的收盘价计算,工商银行的股价就离高点下跌15%左右。
    有道是,世界上没有只涨不跌的股票。作为基金重仓股来说,在经过了一年多的大涨之后出现阶段性回落整理实在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但不知是出于今年基金业绩的压力,还是基金营销的需要,那种潜伏在基金经理人内心的“酸葡萄心理”因此而发作了。面对低价股的上涨,不仅有基金经理把低价股斥之为“绩差股”,甚至认为对绩差股的炒作将会使投资者“血本无归”。仿佛中国股市里就只有那么几十只蓝筹股,仿佛只有对蓝筹股的炒作才是正途、仿佛把那几十只蓝筹股的市盈率炒到五、六十倍甚至一、两百倍也都是理性投资似的。遗憾的是市场并没有以投资基金的意志为转移,以至投资基金的这种“酸葡萄心理”成为了一种对市场的误导。
    当然,对于目前市场对低价股的炒作,投资者保持一份谨慎是必要的。而且,以公司价值作为投资决策的依归、对于价值投资的坚持也确实是一种较为成熟的投资理念。但从纯操作层面上来说,对于低价股也没必要草木皆兵。尤其是在目前市场资金已充分介入低价板块的情况下,市场对低价股的炒作很难来一个急刹车。那些有实质性题材的低价股,其后市理应还有一定的表现机会。所以,对于当前投资基金表现出来的这种对低价股的“酸葡萄心理”,投资者还是需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以免被其误导。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