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退市第一股”的双面效应
2014-04-08   作者:谭浩俊(江苏省镇江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来源:上海证券报
分享到:
【字号

 
  谭浩俊

  在连续4年亏损之后,*ST长油发布公告称,4月23日之前公司股票将进入退市整理期,期限为30个交易日,随后公司股票将从上交所摘牌。*ST长油的退市,不仅使其成为2012年退市制度改革以来上交所第一家因财务指标不达标而退市的上市公司,也使其成为“央企退市第一股”。因为,*ST长油隶属于央企中国外运长航集团有限公司。

  虽然对企业来说,退市实在是一件很无奈的选择。投资该股的股民,可能会在利益上受到一定损失。但从全局来看,将不具备生存条件的企业淘汰出市场,还是利远大于弊的。特别是*ST长油,其退市带来的示范效应更大。

  这些年来,由于退市制度不完善,造成了沪深股市一些绩劣上市公司僵而不死、死而不退的尴尬局面,久为市场各方和舆论所诟病。不仅如此,这些该退不退的上市公司更还成了一些机构和投机者牟利的工具,不仅给投资者带来了极大的利益伤害,而且严重破坏了沪深股市的交易秩序,使之无法形成以价值投资为核心的交易机制。

  2012年启动的退市制度改革,虽从表面看,相关职能部门改革的欲望非常强烈,工作力度也很大,提出的措施和办法、制度和规定也相当严厉。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又走回了老路,回到了原点。那些实质上早已失去上市资格的公司,最终总能在地方政府的帮助下涉险过关。而在此“运作”过程中,往往还引发新一轮的炒作之风,让一些投机者再次获得了牟利机会。

  也正因为如此,*ST长油作为一家央企进入退市企业行列,其所产生的效应,已不是一家企业退市那么简单。它终于让投资者看到了退市制度改革的成效。正如李克强总理所说的那样,说一尺不如干一寸。如果只高喊退市制度改革,高喊要怎样怎样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却在退市问题上始终迈不出实质性步伐,继续让绩劣公司在股市耀武扬威,就不可能让投资者对退市制度产生信心。所以,从这个层面来讲,*ST长油的退市,对此轮退市制度改革的外部形象再造是相当重要的。

  过去,虽然也一直在强调对不合格的企业要严格执行退市制度,可是,有几家不符合条件的企业退市呢?不仅不退市,而且变成了不法投资者的炒作概念。慢慢地,股民的投资理念也就被扭曲了,风险意识也就越来越弱。而在现实生活中,很多投资者甚至产生了专买绩劣股博运气的想法,市场形成了一整套炒作ST股的逻辑,这样的投资氛围,还怎么谈价值投资?又如何促进股市的健康发展?在这样的情况下对*ST长油实施退市,对促进股民的投资理转变念、增强风险意识是有积极作用的。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年来,只要看到企业出现问题,特别是国有企业和上市公司出了麻烦,多数地方政府都会出手相救。其十分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怕影响社会稳定,怕企业丢了上市公司的“乌纱帽”。同时,也因为这些企业可能债务较多,涉及银行和其他企业的利益较多。因此,总是能保则保、能拖则拖。自然,也就不可能让企业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真正自负盈亏、自担责任了。此次地方政府、包括企业的主管部门,都没有出手相救,应当说,是一次理念的转变和“买单”思维的转换,有利于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的发挥,值得充分肯定。

  *ST长油走到今天这一步,除了宏观经济形势发生了较大变化,“运力明显过剩和全球石油需求增长放缓”之外,更主要的还是企业没有能适应形势变化要求,企业改革步伐迟疑。如果企业能在经营过程中,早一点转变发展理念,引进战略投资者,实行混合所有制,可能就不至于落到负资产逾20亿的地步。至少,不会出现近60亿的亏损。这也预示着,*ST长油的退市,对其他国有企业、特别是央企,也是一种提醒,那就是不加大改革力度,不加快经营理念转变,在越来越大的风险和危机会面前,就只有等着出局了。

  同时,考虑到*ST长油的央企背景,公司进入“退市整理期”也给上交所的监管带来新考验。我们衷心希望,只要*ST长油自身的公司治理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其主管部门和母公司不要再去打强心剂,而应顺其自然,让其按照自身的实情做出合理选择。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集成阅读:
· 长航系或开央企退市先河,且慢叫好 2013-12-03
· 长航油运2012年亏逾12亿 或成央企“退市第一家” 2013-05-01
· 央企“退市”让房价回归理性的期望值不宜过高 2010-07-15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投资回升速度取决于融资进展·[思想]全球债务危机 中国如何自处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