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4G牌照正式发放,中国的电信运营市场正式迈入4G时代。在电信运营商将4G网络建设摆在案头作为重中之重的时候,我们能够关注到不管是媒体还是公众,电信运营商已经不再是最被人们关注的对象。现在IT专业界人士当中,最流行的话题是哪家互联网公司的年终奖最高,以及哪家公司即将去美国上市的话题。而在年轻人当中,最流行的话题似乎已经是哪个APP最好用和哪家电子商务网站购物最方便。关于电信运营商的话题似乎已经不再是主流。在话题度上,运营商能够引起的热度似乎不能和以前相比。
这些年在电信运营商热议的一个话题:管道化似乎很好地解释了这个处境。所谓运营商管道化就是电信运营商的网络建设跟不上智能终端流量增长的压力,同时电信运营商的产业链掌控力越来越受到产业链其他参与者的挑战,电信运营商的作用逐渐类似于道路建设公司在高速公路上扮演的角色,提供无差别的流量功能。而4G网络的建设只会使电信运营商管道化更加严重,电信运营商要摆脱管道化处境,只有对运营体制进行更大变革,在摆正自己定位的基础上和产业链进行广泛合作。
4G意味着用户网络下载速度更加快,可以达到理论值下行峰值100M的速度,这意味着互联网公司提供的需要高速率的互联网服务将有更多客户使用,比如高清视频等应用就将必然会拥有更多的使用客户,并且刺激互联网公司提供更多的创新业务。这意味着一方面电信运营商推出的互联网应用将进一步边缘化,使得电信运营商由于对客户掌控权的逐渐失去,而变得在产业链中逐渐边缘化;另一方面意味着电信运营商将在网络升级当中疲于奔命,但是在传统的电信网络运营方式下将难以和日益增长的数据流量相协调。
很多事实已经说明这个道理。在美国运营商ATT网络中,iPhone带来的巨大流量使得运营商网络多次崩溃。网络的建设速度赶不上流量的增长速度,而运营商无非在iPhone价值链当中获得更高的增值比例。2013年,中国移动和腾讯由于微信流量包的收费问题又产生了新的矛盾,但是出人意料的是中国移动并没有成功地提升对腾讯的流量收费标准,而在网络到处是一片力挺腾讯的声音,分明没有意识到运营商在维护网络方面的艰难。这都说明了运营商的掌控力下滑和网络运营效益下降的问题。
面对这个问题,中国的电信运营商已经采用了多种方法应对。每家电信运营商都有应对管道化的整体战略,比如中国电信提出了成为智能管道的主导者、综合平台的提供者、内容和应用的参与者的目标。但是现实当中反映出电信运营商推出的应用总是很难获得市场的认可。在积极参与市场和获得主导权方面受到挫折。比如MM商城实际的活跃度不如豌豆荚等分发软件,中国移动推出的139说客早就被使用者遗忘。互联网公司推出的应用更受客户欢迎,同时由于互联网掌握了更多客户的消费关键数据,因此互联网公司积累的数据能够拓展出更多的想象空间。比如客户的微信号现在逐渐降低了客户手机号码的重要性,同时承载了更多的客户个性化数据。因此互联网公司在产业链话语权提高。甚至由于第三方支付等各种工具的出现,互联网公司能够做到除网络资源外完成整个消费闭环。过去,中国移动的移动梦网曾经掌控了互联网公司的命脉,而今天腾讯、阿里等公司在进入越来越多的领域,步步掌控产业链的主导能力。
运营商管道化不是一天两天的问题,4G的普及将加大这个趋势。这除了行业发展的自然规律外,与运营商的管理体制也有关系。一方面互联网公司要求快速反应,推出产品的管理思维和运营商运营网络的思维截然不同。运营商强调的是QOS电信级服务,而运营商讲究快速迭代小步快走。二是运营商遭遇创新者窘境,由于新领域和运营商的利润主要来源截然不同,总是无法在企业中摆脱惯性思维的桎梏和获得更多资源。因此电信运营商进入互联网领域总是没有获得预料中那种成功,而不进入又总是被诟病。
要解决这问题,运营商必须要控制大而全思维,以往运营商习惯什么都做,参与各种互联网产品的研发运营,这将使得运营商的能力被分散。另一方面运营商要更多的和互联网公司进行合作,将流量定向出售给互联网公司形成新的合作方式,由互联网公司通过对客户的分级形成对客户的差异化分级,同时在和互联网公司的合作中和互联网合作开发创新产品,从而避免运营商产品单一不得不设置多个套餐的问题。甚至在某种意义上,在虚拟运营商进入运营商领域延长产业链的背景下,运营商的这种合作可以看成是国企管理创新和支持民企发展的一种体现。
管道化并不可怕,如果从担忧利润增长速度减缓的角度出发,运营商一味提高利润增长速度不一定符合未来的国企考核方式;从管道化本意来说,产业链各方力量的此消彼长也符合产业变化的自然趋势。运营商的核心竞争力来自电信牌照和精心运营的网络,只有回归本位才能在未来的电信运营中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