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初步核算数据显示,2013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GDP)56.8845万亿。同日,《新京报》记者统计了31个省份2013年的GDP总量与增速,目前已有24个省份公开了GDP总量。而上海、山西、陕西、黑龙江尚未公布GDP总量,仅提及了增速。记者根据其上一年的经济总量与2013年的增速计算出其2013年GDP总量。据此,28省GDP总和约为58.9423万亿。
地方GDP之和超越全国总量,这是已经上演了N遍的政经“连续剧”。比如,2009年各省GDP之和超出全国2.68万亿元;2010年31省区市GDP超出全国总量3.5万亿元;2011年31省区市GDP总和超出全国总量4.6万亿元,2012年地方GDP之和超出全国5.76万亿元。今后,这种“连续剧”很可能还会继续上演。
据悉,自1985年在国家和地方层面分别核算GDP数据以来,地方统计总和一直高于全国的GDP总量。何以如此?“地球人”大概都知道其中的原因:由于多年来“唯GDP论英雄”,很多地方政府都会在数字上“注水”;由于统计方法不科学,存在重复统计的问题。另外,地方和中央在计算GDP时数据来源也不同。
地方GDP总量超全国这样的“连续剧”已经上演了将近30年,究竟何时“剧终”?显然,是公众高度关注的一个问题。因为带有水分的统计数据,对政治、经济、社会的危害极大——在政治上制造了很多“数字官员”,在经济上制造了“虚假繁荣”,在社会上制造了不和谐。不仅误导企业、民众,而且误导国家。
显然,终结这种“连续剧”的首要办法是改革政绩考核制度。不久前,中央组织部印发《关于改进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工作的通知》,目的就在于改变“唯GDP论英雄”,让舆论充满期待。但是,在政绩考核中淡化GDP之后,能否杜绝GDP“注水”,还要观察,因为只要政绩考核中有GDP,就会有“注水”。
尽管地方政府重复统计、GDP数据来源不一等问题已经引起重视,国家统计局已通过“联网直报”减少中间环节“注水”,通过发电量、货运量等指标来评估基础数据以挤掉水分,通过加大案件查处以及曝光力度威慑数字造假,但这些措施实施后效果如何,也有待于继续观察。因为,现实往往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在笔者看来,打击GDP数据造假需要更多实际行动,就从2013年“28省份GDP总量已超全国两万亿”这样的问题入手。究竟哪些省份公布的GDP数据高于国家统计局统计的数据,国家统计局应该详细核实,不仅要公开数字虚高省份的名单、“注水”的原因,更要依法对人为造假者进行问责。
遗憾的是,地方GDP虚高连续多年上演“连续剧”,但似乎从来没有对这种怪象进行过专门调查,也鲜见处罚,从某种意义而言,对于数据造假就是一种纵容。虽然《统计法》、《统计违法违纪行为处分规定》都对统计造假问责有专门规定,但实际问责的案例却屈指可数,管理层不仅要下决心终结地方GDP虚高,还要防止地方政府在其他数据上造假,这是摆在统计改革领导者前面的命题,也是摆在公众面前的一道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