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11月28日《华夏时报》报道,官方数据显示,今年累计中断缴社保的人有3800万,占城镇参保职工的一成还多。对这一群体的遗留问题,尚未发现有明确对策。
生老病死,人生四件大事。现在的情况是,一边在担心未来养老,一边又抛弃社保,这或许才是最无奈的“怪现状”。9月份,在2013年中国养老金国际研讨会上,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李珍也曾指出,在人社部做的一项调查中,有23%的工作人口中断了缴费。
中断之后带来显而易见的两个问题:一是这部分人的养老问题堪忧。考量“抛弃社保”的对象,多是流动性强的灵活就业人员,基本不排除以下四种情况—要么是因为下岗失业而被迫中断,要么是企业为了控制成本而从来不缴,要么是各自为政的社保政策难以接续后逼人中断,要么是对社保政策缺乏信任、听信传闻而自己中断。
但不管怎么说,中断缴纳保险的,大多不是有钱的“土豪”,而是底层弱势民众,其抗风险能力较弱,断缴后潜藏的风险更大。如果家庭养老等救济环节跟不上,“老无所依”或将成为悲怆的事实。
二是令捉襟见肘的养老金账户更为难堪。我国现行的养老保险,采取的是“社会统筹+个人账户”的统账结合模式,其中社会统筹部分是现收现支,个人账户部分则是储备积累。这种模式得以持续的前提是较为稳定的人口结构。换言之,年轻人与老人比例相当、代际替换的速度也相当,一旦老龄化加剧而劳动者抽身,支付压力就会成倍上涨。
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此前发布的《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2》显示,截至2011年12月底,个人账户“空账”已超两万亿元。当此背景下,断缴者越多,对社会养老机制正常运转起到的釜底抽薪危害就越大。
人社部26日披露了2003年至2012年全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情况,养老抚养比(参保职工人数/离退休人数)在2012年达到3.09,而2011年这个数字还是3.16。嘴巴多了,蛋糕少了,这是回避不了的事实。账面上的问题,好在还有多种解决的路径,比如国企红利补贴、财政支出救急、盘活入市资金等。
更大的问题是:这些中断缴纳社保的劳动者,面对未来可预见的养老症结,政府不可能当真撒手不管—且不说其示范效应对既有养老制度的冲击,即便是数千万人的养老“后顾之忧”,也足以令制度设计者保有起码的警觉:该如何尽早让他们回归到社保制度中来呢?
有一点是肯定的,与其说是他们抛弃了社保,不如说是社保制度有意无意抛弃了这些“应保尽保”对象。渐进式延迟退休也好、立马放开单独二胎也罢,政策都有个缓释的时间,尽快打通社保接续的梗阻环节、释放社保制度的现实利好、规范企业对员工的社保责任,都是可以做起,且亟待抓起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