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三季度世界各国经济的表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最新的《世界经济展望》中,对全球经济预期悲观。目前世界主要国家的经济确实都存在着深层次的问题,最重要的就是对供给贡献的忽视。长期以来,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出口的地位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已经根深蒂固,但是在长期政策刺激之下这“三驾马车”却依旧显得“无精打采”,说明一定有共性的因素在发挥作用。全面审视后发现,“三驾马车”背后的标签是“需求拉动”。在“需求拉动”失效的情况下,提升供给的贡献便成为必然之路,从三季度世界经济发展看,世界主要国家都经历着这样的转变。
美国经济的深层次问题映射出重视供给贡献的必要性
2013年第三季度,美国发生了两件影响本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的大事,一是美联储意外做出QE“不退出”的决定,二是美国上演的为期16天的政府关门闹剧。这两件事折射出美国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的调整和推行都举步维艰。
1.货币政策的方向需纠正
9月19日美联储发布了QE“不退出”的声明,与6月份释放的信号相左,其“出尔反尔”的背后隐藏的是美国经济的复苏仍然脆弱,货币当局左右为难的现实。
美联储对于美国经济的终极使命是充分就业和维持物价稳定,其任何政策的出台和调整都不会偏离这两个方向,QE也是一样,政策不退出说明现实距离这两个目标还远。其充分就业目标显然是强调需求,其理论基础是凯恩斯的国民收入均衡理论,即通过经济政策调整总需求使之达到充分就业状态,进而实现国民收入均衡。然而,需要注意到,这一观点所隐含的假设是总供给不变,但实际上在长期中供给是变化的,那么经济政策调节的重点放在总需求方面就站不住脚了。既然以调整需求为主的政策方向存在问题,纠正的办法就是扭转方向,着力提升供给贡献。
2.财政政策的强度需调减
从9月20日开始至30日,美国两党因预算分歧进行反复谈判未果,部分政府部门被迫停止运转,直至联邦政府获得临时拨款,公共债务上限得以调高,这场闹剧才宣告结束。政府关门反映出美国社会对宽松财政政策的两种态度,一种是维持宽松财政政策以确保在短期内帮助降低失业率、提振经济增长,一种是收紧财政政策以遏制大幅飙升的债务率,降低债务风险。
近期,两种态度的交锋集中的两处:“奥巴马医改”和提高债务上限。前者的本质是扩大社会安全网覆盖面,后者的原因是美国公共债务急速增加,均说明其财政政策是以刺激需求为主。实践证明,在这个方向上的财政政策已经很难前行了,因为政府获得的只是临时拨款,债务上限只是暂时提高,一定要在新的期限结束前,将财政政策的强度调减,唯一可行的方案是实质性地削减政府支出,并将支持经济增长的扩张性财政政策手段调整为减税,通过减税刺激供给,调减其财政政策的强度,以供给贡献逐渐取代需求拉动。
供给贡献对于其他国家同样重要
综观各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基本上都像美国一样面向需求拉动,因为针对需求施策见效快、效果明显。以美欧日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大多陷入了政策失效的困境,其原因也主要是单方面关注需求拉动,而忽视了供给贡献。
三季度欧元区的经济活动开始复苏,但复苏势头并不强劲,且处于波动之中,且失业率仍高达12%,债务仍然居高不下,说明其经济复苏势头不具有长期性。有的经济学家建议各成员国调整内部政策,但是没有给出具体路径的建议,我们认为,其关键仍是收缩用在需求上的力量,增加对供给贡献的促进。日本则喜忧参半,在通货紧缩好转、企业信心恢复的同时,贸易逆差、失业情况严峻,只能选择维持超宽松货币政策不变。事实上,如果从供给的角度切入来解决这一问题,或许是一个好的尝试。
新兴和发展中国家则要面对庞大的债务和赤字以及美国QE不退出后迅速涌入的热钱。这些国家国内经济正在高速发展,很难通过调节需求来治理流动性推升的通货膨胀,必须从调整供给入手。另外,这些国家经济容易受到发达国家的影响,必须在完善相关制度的同时提升政府运用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控能力,这就需要改变单方面影响需求的做法,同时从需求和供给两方面做大做强,不留短板。
对供给贡献的重视逐渐进入实践和理论层面
供给贡献的提升包括哪些方面?借用供给学派的观点,当前可有效提升供给贡献的方法有:减少政府干预,增强市场的活力;通过减税刺激投资,增加供给;大规模削减福利开支,提高私人的投资能力;维持货币供给的稳定性,反对通货膨胀;通过产业规则和贸易政策纠正市场失灵,鼓励产业调整和升级;重视智力资本,提高劳动供给的质量。对照这些方面,我们可以欣喜地看到,在世界范围内,虽然提升供给贡献还未正式进入政策层面,但从实践和理论的发展看,对供给贡献的重视已经逐渐显现。
首先,供给对美日两国的贡献已经“在路上”。2011年底,美国制造商协会提出美国制造业复兴的四大目标,近两年美国政府竭尽全力使制造业回流。同时,美国开始重视培养经济增长新的驱动力量,重视构建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之间的联系机制,在新产品、新工艺、新工序以及能源成本、物流成本、信息成本和生产组织模式上推进基础创新。日本在经济改革方面提出2020年前吸引FDI和农产品出口实现翻番,力争到2015年将财政赤字减少至2010年的一半等目标,具体措施包括设立国家战略特区、向企业提供税收优惠、推广行业整合等。
其次,其他国家的一些措施明显有助于提升供给贡献。例如,9月30日英国政府对福利政策进行调整:针对20万名失业逾两年的民众,强制要求其中的1/3每周完成30小时社会服务,否则他们将失去4周补助,再犯者将失去3个月的补助,这一调整有助于增加劳动力供给。韩国政府提出计划将于2014年和2015年分两个阶段在全国九个地区划定尖端产业园区,并在已有的25个产业园区内进行现代化整修工程,以提高国内产业园区的国际竞争力,还计划大幅放宽环保投资行政限制措施,以吸引对发电、石油化学工业等领域的投资。
事实上,对供给贡献的重视程度最高的当数中国。首先,面对经济下行压力,政府坚持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取消和下放了200多项行政审批事项,坚持不扩大赤字,通过盘活存量、用好增量来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其次,实施结构性减税,扩大“营改增”试点范围,对小微企业实行税收优惠。第三,压缩行政开支,加快支出进度;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放宽市场准入,引导民间投资增长。第四,既不放松也不收紧银根,推动利率市场化进程,通过加强监管和规范发展化解财政金融领域的潜在风险。第五,着眼转型升级,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速贸易投资谈判,在上海建立自由贸易试验区。第六,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加大对教育和职业培训的投资,扩大社会保障范围,形成经济增长的内生力量,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