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份IPO重启的预期再次落空。 IPO迟迟不重启,使得排队企业尾大不掉:根据证监会公布的IPO企业基本信息申报表,截止到8月29日,排队的企业数量为746家。 对于IPO何时重启,业界一直在猜测,从3月底到6月底再到8月底。而监管层多次强调“IPO重启没有具体时间表”的表述,更是无异于给市场泼了一盆凉水。 IPO重启为何这么难? 从近期监管层一系列表态和动作来看,笔者认为,重启IPO的条件已经成熟,宜早不宜迟。 首先,从外部环境来看,加快IPO重启的集结号已经吹响。 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提出了“进一步优化主板、中小企业板、创业板市场的制度安排,完善发行、定价、并购重组等方面的各项制度”、“适当放宽创业板对创新型、成长型企业的财务准入标准”。而《关于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也提出加快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是解决小微企业直接融资比例过低、渠道过窄的必由之路,适当放宽创业板市场对创新型、成长型企业的财务准入标准,尽快启动上市小微企业再融资。 这对资本市场服务经济转型升级发出了号令,IPO可以发挥其先锋作用。 随着产业升级、经济转型的推进,很多中小企业正成为当前中国科技创新的主力军。由于中国传统间接融资渠道的特殊性,再加上我国技术评估和估值体系的不完善,导致这些创新型企业普遍都面临固定资产不足的情况。 在目前IPO排队企业中,拟在创业板上市的有263家。应该说这些企业几乎都是成长型、创新型企业。只有让这些企业进入资本市场,把资本市场打造成为金融和科技的对接平台,才能化解中小科技企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资金不足的难题。 其次,从内部环境来看,重启IPO的条件也已经具备。 年初的财务大检查,已经吓退了那些企图鱼目混珠的企业。而对那些在检查过程中查出问题的企业进行严厉处罚,更是让相当大一部分企业主动撤离,进入“终止审核”的队伍。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8月份又有水星家纺和华立实业两家公司终止审核,至此,终止审核的企业数量达到了272家。 应该说,经过这次财务大检查,在审企业财务信息披露质量将出现整体性的提升,投资者更能依据其披露内容作出适当的投资决策判断。 IPO制度是资本市场为国民经济发展服务的重要工具,融资功能更是资本市场不可或缺的基本功能。如果长时间停止IPO,那么就意味着这一功能的丧失,重启IPO,宜早不宜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