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债务危机也可以变成大好事
2013-08-21   作者:谢作诗(浙江财经大学经济与国际贸易学院教授)  来源:证券时报
分享到:
【字号
  时下,举世关注中国的经济走势,而决定中国经济走势的一个重要变量又是地方债问题。无需关注具体数字,常识就可以告诉我们问题已经非常严重。可惜的是,对于日益严重的中国地方债务危机,世人只是看到其坏的一面,却没有看到其中也是包含了重大机遇的。
  三十年来中国的经济成功是市场化的成功。今天中国经济遇到的困难,不是市场化本身的问题,而是市场化不彻底的问题。问题之一,是十年来“国进民退”,国企上游垄断。大名鼎鼎的科斯定理说:私有产权是市场经济的前提条件。可惜即使是经济学者,也大有不谙其中深意的,遑论一般大众了。他们一方面主张搞市场经济,又一方面主张发展国有企业。
  他们不明白,基于私有产权的市场经济是不可能有过度投资和产能过剩问题的。私有产权下,你是拿着自家的本钱,甚至身家性命在投资下注,个别的投资错误虽然无可避免,但是系统性的错误不容易发生。然而国有企业就不一样了。国有企业花的不是自己的钱,下注的不是自家的身家性命,而是全国人民的钱和身家性命。这里根本就不是什么“崽卖爷田不心疼”的问题,而是不大把花钱,有关人员自己怎么捞好处的问题。所以经验上,过度投资和产能过剩就发生在国有经济比重高、政府介入经济活动深的国家,而不是相反的国家。
  他们虽然知道,随着剩余劳动力用完,中国将被迫走上产业升级的道路,而这需要经济具有创新的能力。可是他们不明白,创新是需要私有产权做基础的。道理一点都不复杂:企业私人所有,那么我关心的不是你给我的回扣有多少,而是你的产品是不是物美价廉。然而国有企业却不会这样。你卖给私企产品,要给回扣吗?我的一个私人企业主朋友说:“我的企业谁要是敢吃回扣,那么只有一个结果就是他走人。”但是你卖国有企业产品,签合同你要给有关人员好处,交了货收款的时候,你还要给有关人员好处。请问:这不是事实吗?
  他们指责中国商业道德沦丧,可是他们不明白,商业道德沦丧是因为缺少讲求商业道德的产权基础。他们总是羡慕外资企业用了一个商标品牌就赚了收入的大头,而埋怨我们辛辛苦苦干活,却只能挣得小头。他们不明白商标品牌也是需要私有产权做基础的。孟子讲得好:“无恒产者无恒心。”我替你打工,我怎么会在意企业的声誉和品牌价值呢?今天干了,不知道明天企业还属不属于我,我怎么会在意企业的声誉和品牌价值呢?他们还错误地认为,和计划经济相比较,今天假冒伪劣盛行,商业道德恶化了。完全不对。市场化的过程一定是商业道德恢复和重建的过程。计划体制下表面上没有假冒伪劣,但人们出工不出力,商品匮乏,连假冒伪劣都没有,连问题食品都吃不上,那才是人类社会最大的商业道德沦丧呀!
  须知,有价值的资源不可能真正公有。使用权、收益权等权利必须要配置给个人,主要是官员董事长总经理了。所以国有的本质是官有。只是这种权利不是永久的,而是暂时的,以官员的任期为限。因此要把国有资产重新界定给个人,阻力大可想而知。改革就是利益调整。有利可图,谁能放下手中利益呢?所以我们观察到上世纪70年代国民经济濒临崩溃才能开始改革开放,上世纪90年代国有企业资不抵债才能真正开始资产变卖的改革。
  中国不是联邦制政体,因此,在中国,本质上任何地方政府的债务都是中央政府的债务。因此无论地方债务多么严重,都不会有底特律那样的政府破产的事情发生。但是中央政府也是负债经营,它怎么买单呢?一种办法是超发货币。这对于中国经济当然是浩劫。另一种办法是将那些抵押借债的国有资产顺理成章地卖给私人,如此一来,就在不知不觉、无法反对中重建了中国市场经济的产权基础。中国目前仍然是世界上最有希望的经济体,有此现代化产权基础,凤凰涅槃,中国经济可以走得更好。
  你要问:中国经济前景如何?我的答案是:要看你以怎样的方式处理地方债务危机了!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 地方债务不是官员的债务 2013-08-15
· 税源结构单一致地方债务放大 2013-08-13
· 税源结构单一致地方债务放大 债务指标亟待建立 2013-08-13
· 地方债务“摸底”的四大盲区 2013-08-07
· 穆迪称地方债务审计对中国信用评级影响正面 2013-08-01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投资回升速度取决于融资进展·[思想]全球债务危机 中国如何自处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