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债审计将为财税改革铺路
2013-08-13   作者:沈建光  来源:经济参考报
分享到:
【字号

 
  沈建光

  近日审计署再次启动全国性地方政府债务审计的消息引起了广泛担忧。悲观者认为,如果本次审计结果显示地方政府债务确实蕴含巨大风险,必将会打压市场信心,对本就脆弱的经济体来讲更是雪上加霜。但是,在笔者看来,刚刚结束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将下半年经济工作定调为“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未来稳增长、特别是以改革化解增长中的矛盾仍是指导思想,短期内化解债务问题爆发风险的可能性极小,且全面了解地方债务情况也有助于为未来财税改革铺路。
  化解地方债务风险不宜操之过急,短期内稳增长仍是主要任务。本次行动是近三年来,审计署第三次对地方政府债务进行审计清查行动,前两次分别是2011年的全国性审计以及今年初36个地区的抽样审计。
  早在2011年第一次全国地方政府债务审计之时,笔者便撰文警示地方融资平台存在的隐患,包括地方财政信息不透明,县级财政、中西部部分地区偿债能力较弱,以及作为偿债资金主要来源的土地出让收入存在不确定性等等。但是,笔者认为,防范与化解地方债务风险是个长期过程,操之过急反而会加大经济硬着陆风险。我们要吸取2011年的教训,当时第一次全国地方债务审计情况公布之后,央行便加大打击债务平台力度,导致短期内融资渠道迅速收窄,当年三季度新增社会融资总额从二季度的3.6万亿大幅下降至2万亿,季环比下降43%。资金过快收紧之下,反而加剧实体经济下滑。
  当前中国经济同样面临硬着陆风险,有人认为本次地方债务审计预示着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的风险超预期,清查之后或许会有新一轮的收紧政策。而在笔者看来,这种担忧有些过度。一方面,从结果来看,早前36个地区审计结果还算乐观,截至2012年底,36个地方政府本级政府性债务余额3.8万亿元,比2010年增长12.9%,据此估算,当前全国地方政府的直接和担保债务保守估计仅超12万亿,远低于市场预期的20万亿。
  而另一方面,从政策选择来看,当前稳增长的政策比较明确,特别是7月底政治局会议及国务院常务会议出台了诸多稳增长措施,包括支持小微企业、加快铁路建设、确保出口稳定、加快行政审批权力下放及投资项目审批等,说明政策已经转向稳增长,这也意味着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问题不会采用休克疗法,短期内政府债务风险失控的可能性较小。
  笔者认为,审计署再度“把脉”地方政府性债务,意在为未来十年财税改革铺路。毫无疑问,改革是本届政府的核心词汇,也是最令人期待的部分,特别是财税体制改革。笔者曾经提出,新一届政府的新型城镇化战略需要在四大领域有所突破,即户籍改革、土地流转政策、财政体制改革、基本公共服务改革。
  众所周知,中国财税体制困境由来已久,自1994年分税制改革后,财权上收、事权下放,地方政府权责严重不对称,诸多基建投资很大程度上需要通过地方融资平台完成。而为获得资金来源,地方政府也过度依赖土地财政。换言之,财税体制不完善是土地财政与地方政府平台风险的根源。展望未来十年,笔者判断财税改革有望持续推进,审计署对全国地方政府债务情况进行摸底,有助于为未来修改预算法、加快财税体制改革铺路。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 新举债方式成地方债审计“暴风眼” 2013-08-13
· 审计署再掀地方债“审计风暴” 专家建议区分显性隐性债务是关键 2013-08-06
· 地方债不能止于审计 2013-08-05
· 借审计风暴摸出腐败“大鱼” 2013-08-02
· 审计署将详查地方政府性债务 2013-07-31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投资回升速度取决于融资进展·[思想]全球债务危机 中国如何自处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