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社会能办好的,尽可能交给社会力量承担,加快形成改善公共服务的合力。”7月31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当前要研究推进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服务,放开市场准入,释放改革红利。
笔者认为,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服务有助于增加公共服务产品,更好满足百姓需求,也有助于减少机构运行和养人的成本,节省行政成本,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同时,这个举措将会带来一系列巨大的连锁效应,在理顺政府、市场和社会的关系同时,也有利于促进中国经济增长。 其实,近年来,我国不少地方都在积极探索政府向社会购买公共服务,将一些教育、医疗、就业等公共服务交由社会力量承担,政府以“购买”方式提供必要的补助。 巧合的是,7月31日,北京市发改委在第五届投资北京洽谈会上发布了《引进社会资本推动市政基础设施领域建设试点项目实施方案》。根据方案,轨道交通、城市道路、综合交通枢纽、污水处理、固废处置等六大市政基础设施领域降全部向社会资本开放,并随方案推出了126个试点项目,总投资约3380亿元,拟引进社会投资约1300亿元。 业界认为,政府向社会组织等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服务,意味着政府、市场和社会的关系将得以进一步理顺,凡是社会和市场能解决的公共服务,政府都将逐渐退出。如养老院,仅靠政府力量解决不了社会需求,可以鼓励社会组织承办,政府给予资助,提高社会力量投入的积极性。 比如,出于对“银发经济”的看好,各大房地产开发商及保险企业纷纷在养老地产上“各显神通”。除万科、保利、远洋等房企均涉足该领域外,中国人寿等保险巨头,以及中国石化等央企也纷纷投身养老地产。 随着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养老地产是一片可挖掘的蓝海。经中国社科院老年研究所测算,目前中国养老市场的商机大约为4万亿元,到2030年有望增加至13万亿元。这无疑将为经济的发展注入极大的动力。由此,我们可以推测,如果政府在多个领域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服务,那么,其对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将是巨大的。 总之,笔者认为,政府购买服务将为经济发展增添新的动力,也为民间资本找到了一条切实可行的发展渠道。同时,一方面能简化政府负担,另一方面则可以作为一个切入点带动整个服务业发展。在经济转型背景下,政府购买服务的加速推进利好整体服务业发展。同时,让社会上大量的资金进入基建等领域,既可以充分减轻政府的投资压力,也有利于通过竞争使基础设施提高使用效率和服务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