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第五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在华盛顿闭幕。在经济协议中,引人关注的是中方同意以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为基础与美方进行投资协定实质性谈判。有观点认为,中美如果能在双边投资协定(BIT)上取得突破,对中国而言不亚于一次入世。 我们现在说起入世来,都是在说红利如何如何。不过在入世前,相当多的人却满是忧虑和疑惧,担心一旦入世,就会对发达国家让步太多,从而让国家利益受损。结果证明,入世对我们国家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我们的强势产业更有比较优势了,我们担心受到严重冲击的产业在“与狼为舞”中挺了过来,较之以前更具活力。入世不可能让我们在方方面面都受益,但总体上受益是无疑的。 入世就是这样一个棋局,退一步反而海阔天空。如果说我们与美国正在谈判的BIT,以及未来有可能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谈判,能够与入世媲美,那么我们势必也要经历“退一步”这样的阵痛,才能获得“海阔天空”的红利。 毫无疑问,无论是BIT还是TPP,对于国家之间投资和贸易的自由度要求更高了,这种“高要求”在我们看来,有点处处针对中国的意味,但从这种自由贸易、投资新规则在全球的反馈来说,很显然其得到了响应。我们可以说,这种更高要求的自由贸易、投资规则起势了。 从我们能够看到的资料来看,BIT和TPP所提倡的自由贸易规则大概有这么一些,比如要求更严格的产权保护,而不仅仅只是打击个盗版什么的;比如要求更高的环保标准和劳工保障标准;比如要求去掉更多的政府管制,政府采购要更平等面向国内外企业;比如在政府与国有企业的关系中,要限定国有企业更像个商业企业等等。 熟悉中国经济发展国情的人士不难看出,其所倡导和要求的,正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短板所在,同样也正是多年来社会舆论一直呼吁改革的地方。也就是说,美国所要求我们开放的地方,正是我们自己致力于要改革的地方。在这里,开放与改革一旦际会,如同12年前的入世一样,就会发生化学反应,以开放倒逼改革。当然,贸易谈判,是代表和争取自己国家的利益,而不是取悦于对方国家。因此,即使是“退一步”,也是需要有谈判技巧的,我们需要调整引擎的功率,而不是一下子就关闭引擎,那样的“退一步”将是我们的陷阱。 “退一步”能够让外国投资者和商人受益,但何尝不是让本国投资者和中小企业受益呢? 我们曾经吃过闭关锁国、固步自封的亏,也曾醍醐灌顶,通过改革开放而搭上了自由贸易的全球化便车,如今在新一轮的更强调服务、产权和创新的全球化面前,我们岂能因为过去二三十年的快速发展而洋洋自得、事事自信,就在开放中止步不前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