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发布 《关于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下称
《意见》)。
《意见》围绕“盘活存量,用好增量”的核心要义,将采取十项措施“盘活存量”,在八大重点领域“用好增量”。 这份根据国务院安排,由中国银监会牵头起草的文件可凝练为新版“国十条”。事实上,新版“国十条”的核心要义,早在6月1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后就已被市场慢慢熟悉。在货币信贷领域,最核心一条是“优化金融资源配置、用好增量、盘活存量”;在财政资金领域,强调要研究激活财政存量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把积极财政政策发挥好、运用好。过去一个月,这一政策表述已被视为“李克强经济学”的核心思路。 笔者认为,强调要激活财政资金存量,至少传递出了资源投向的结构性改革与预算管理制度的改革两大信号。 而从目前的银行业情况来看,下半年和未来较长一段时间,银行业不良贷款
“双升”的趋势基本确立,但上升幅度不会太大,不良风险仍将在可控范围内。来自相关的数据显示,2012年一季度以来,商业银行各季度不良贷款率分别为0.94%
、0.94% 、0.95% 、0.95%
、0.96%。在经济企稳回升的态势尚未明确的大背景下,不良贷款“惯性增长”将是大概率事件。未来不良贷款将呈“双升”态势,但不会有太大幅度的增长,风险仍将在监管部门和商业银行的可控范围之内。下半年存在较大的违约压力,预计不良贷款率会继续上升,但突破
1.5%的可能性不大。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不良贷款的增长呈现出与以往不同的特点:第一,不良贷款的面拓宽了,从长三角地区扩大到珠三角地区,从出口型企业延展到上游产业链;第二,个人经营类贷款的不良问题比较明显;第三,钢贸贷款等此前已出了问题的贷款,今年情况可能进一步恶化。不过,对于市场最担忧的地方融资平台贷款及房地产贷款,不少业界人士指出,这些风险是中国发展转型、体制转轨中的反映,只要采取正确的风险管控措施,这些风险是可控的。对于银行业全年的业绩,多位业界人士认为,整体净利润增速将大幅放缓,但仍能维持两位数的增幅,不排除某些股份制银行实现20%以上的增长。因此,整体而言,目前的信贷流动性处于一个稳定状态,前期市场的流动性恐慌更多是银行内部的结构性矛盾导致资金短缺问题,近日公布的中债登数据也验证“钱荒”系结构性问题。所以未来将进一步对银行金融机构的内部风险管理加码,同时必须盘活信贷资产。 总而言之,这两个方面的结合进一步推动着实体经济与银行信贷资源的合理搭配,“盘活货币存量”和“盘活财政资金存量”意味着货币政策要控,而财政政策可能在项目投向上会出现转变,引导地方和市场的参与。换句话说,下半年政府将以更大力度将关注重心放在结构调整和经济改革上,简政放权、搞活市场、民生保障与稳经济、调结构相协调等政策有望陆续出台,而以城镇化规划为中心的一系列长期政策也将给市场以稳定预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