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的“伯南克经济学”是指用QE的收放来影响全球股市、大宗商品价格的一种策略。这是一门临时学说。 6月下旬的全球股市、大宗商品价格出现剧烈震荡。引发这场“大地震”的,正是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在货币政策例会后新闻发布会上的讲话。 伯南克说,美联储将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动态调整资产购买计划规模,预计到明年年中,美国非农业部门失业率将降至7%左右,较2012年9月宣布启动QE3时的失业率下降约1个百分点;如果美国经济走势和美联储预期相符,在新增就业岗位的支持下,预计美国经济的增势稳固,美联储在今年晚些时候将逐渐减少QE3规模,直至明年年中结束QE3。 这是伯南克首次明确提出7%的失业率这一QE3退出门槛线。 伯南克的此番言论在全球引起轩然大波:世界各主要股指均呈垂直降落状,美股在短短三天内跌幅超过4%,大宗商品价格也剧烈动荡。一时间,全球资本市场风声鹤唳。 于是,伯南克的同事们开始为伯南克“打圆场”,称市场误读了伯南克的表态。 6月27日,纽约联邦储备银行总裁杜德利称,如果美国经济及就业市场表现比预期疲弱,那么QE3的力度将超过伯南克原先所规划的时间表。他强调,QE3退场时间主要取决于经济前景。 美联储理事鲍威尔则强调,QE3“持续一段时间”的可能性很大。他表示,购债规模缩减速度可能比当前计划的还要快,但必要时,也有可能提高购买规模。 亚特兰大联邦储备银行总裁洛克哈特认为,金融市场误解了伯南克缩减QE规模的框架。洛克哈特表示:“
(伯南克)是说我们将会灵活地使用‘补丁’,而市场上有些人做出的反应则像是他说我们会‘突然完全戒毒’一样。” 洛克哈特预计,美国经济和通胀率都将有所增长,而失业率则将稳步下滑。他指出,如果经济以这样的方式发展,那么“我认为有关经济不需要那么多的刺激性措施的观点是完全站得住脚的。” 伯南克同事们的解释在27日即产生了作用,美国股市开始反弹,道指连续第三个交易日收获超过百点的涨幅,上一次出现这种情况还要追溯到2011年10月初。 美股的持续反弹带动了欧洲和亚太股市的回升,各主要股指均大量收复此前的“失地”。 其实,大家都知道,美联储货币政策回归常态化是迟早的事。但市场好像已经患上了“伯南克依赖症”,对流动性宽松的预期成为维持股市上涨的关键力量。于是,有评论称,伯南克的言行主宰了全球股市的涨跌,当前的经济是“伯南克经济学”。 韩国央行总裁金仲秀表示,新兴市场经济体也许需要收紧货币政策,以防美联储缩减刺激措施的计划引发资本外逃。金钟秀说,开放资本市场的新兴市场经济体,尤其容易受到这类因为全球金融不确定性上升带来的负面冲击。 中国最近闹的“钱荒”,就被一些有识之士认为与美联储的决定有关。 央行行长周小川称,“金融市场历来是一个很灵敏的市场,对市场的任何信号都会有迅速反应。” 在我国的货币政策“三性”(即前瞻性、针对性和灵活性)中,笔者认为,前瞻性是决定货币政策方向的判断,是最关键的也是最复杂的。 6月26日,工行董事长姜建清接受媒体采访时明确表示,希望将来政策的预期能更清晰更稳定,以利于该行更好更深刻地理解整个市场状况。 “伯南克经济学”之所以能广泛影响全球股市涨跌,与其相对清晰的政策预期分不开。尽管伯南克此次讲话好像被市场误读了,但从随后的事态发展看,这不过是美联储玩的一个“小把戏”而已。 中国等新兴经济体若不想被“伯南克经济学”广泛影响,唯一的办法就是增强自己的经济实力,在世界经济活动中强化自己的话语权。除此,无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