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接下来一定会有所行动,且采取的调控手段将迥异于以往。”这是6月22日《证券日报》评论员文章《货币政策应注意时间节点上的松紧尺度》所做的判断。 事实证明这个判断是非常准确的。6月24日,央行官网披露了央行办公厅于6月17日签发的《关于商业银行(行情
专区)流动性管理事宜的函》。函中指明,当前,我国银行体系流动性总体处于合理水平,商业银行要密切关注市场流动性形势,加强对流动性影响因素的分析和预测,做好半年末关键时点的流动性安排。 面对当前银行间市场的“钱荒”,央行的确采取了迥异于以往的手段——为金融机构“断奶”。 笔者认为,央行此举既是在忠实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当前经济工作的有关要求,也是在为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而做努力。因为,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需要金融机构率先实现升级。 进入6月份后,银行间市场资金价格持续大幅上涨,一时间“钱荒”成为纸媒和网络上最热的词汇。而当时,可供央行选用的流动性工具有很多,比如逆回购、公开市场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SLO)等。但央行选择按兵不动。 当时就有评论称,如果市场一波动,央行即采取降准等措施,那么金融调控又会走到从前的老路上,也就违背了促进经济转型产业升级的目标。从这个角度考虑,央行有必要把稳健的货币政策坚持住、发挥好。 央行用函的形式来阐明对当前流动性的态度,在业界看来是对一些不重视流动性管理的银行的一种惩戒。央行在函中提醒这些银行:按宏观审慎要求对资产进行合理配置,谨慎控制信贷等资产扩张偏快可能导致的流动性风险,在市场流动性出现波动时及时调整资产结构;充分估计同业存款波动幅度,有效控制期限错配风险。 “用好增量、盘活存量”是央行今后一段时期的主要任务。增量指的是信贷投放,存量指的是包括存款准备金在内的没有进入实体经济的流动性。“用好增量”很好理解,就是坚持“有保有压”的信贷投放原则。 至于怎么“盘活存量”,才能“更有力地支持经济转型升级,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发展”,这需要央行拿出调控的智慧,既要督促金融机构实现对流动性的自我有效管理,又能通过采取一些惩戒措施促其转型升级并能够做到“配合央行起到稳定市场的作用”。 现在,央行的态度已经明确,金融机构应放下“哭求”央行“喂奶”的惯性思维,更多的从自己的角度扎好篱笆做好风险防范工作,市场也应以平和的心态来看待正处于转型期的金融调控。 在知悉央行“喂奶”无望之后,市场即逐步恢复理性。昨日,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隔夜品种回落200.3个基点至6.489%,较6月20日的13.444%回落了6.955%。银行间市场资金面的紧张状况得到了明显缓解。 “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协调配合”应该是未来央行和金融机构尤其是大型金融机构之间关系的一种恰当的描述。明确了这层关系之后,金融机构就应该朝着转型升级做大做强的目标努力,如此,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就有了金融上的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