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笼罩在进口奶粉阴影之下的中国婴幼儿奶粉企业即将“奉旨”兼并重组。工信部日前已经表态,争取用两年时间培育形成10家年销售收入超过20亿元的知名品牌和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将行业集中度提高到70%以上。
奶粉的质量安全是困扰国内乳企多年的问题。因为对国内奶粉的不信任,消费者宁愿花更多的钱买进口奶粉,也不愿支持国货。可以说,三聚氰胺事件虽然已经过去五年了,但国内乳企仍然活在三聚氰胺危机之中。
如何走出这危机,如何反击进口奶粉对国内市场的蚕食,需要思考的地方很多,但显然光靠做大做强无法完成这一使命。
国内乳企的信誉危机,是中小企业和大企业共同造成的。事实上,正是因为三鹿和蒙牛相继被曝出丑闻,才使得国内乳企的信誉变得不可挽回。大企业和知名企业对自己的产品质量失去控制,规模扩张得过于庞大以至于在管理上力不从心。这就好比,一辆桑塔纳跑出了法拉利的车速,不翻车才怪呢。因此,国内乳企亟待加强的内功不是强强联合,而是企业的内控力,能确保将风险和不确定性控制在可控范围内。如此,才能逐步建立起消费者对于国内奶粉的信心。
因此,工信部所要推的奶粉行业兼并重组,并不能解决国内乳企的信誉危机。我们能预见的是,强强联合之后,乳企收获的只是产能加码而已。站在市场的角度,强强联合并不能从进口奶粉那里收复多少市场份额,所起到的变化充其量是物理变化,而不是化学反应。不过,站在政府的立场上,似乎推动奶粉企业之间强强联合的好处立竿见影,那就是更方便管理了。管理一百个企业和管理十个企业,成本上是不可同日而语的。一百个企业政府是管不过来的,也没有那个精力,如果十个企业就好办了,约谈起来也省事,调控起来也方便。但这只能是政府部门自己的“小算盘”。如果奶粉行业人为塑形成为多寡头格局,而其中的寡头依然没有解决企业自身的内控问题,产品安全的风险一经市场发现,对整个行业的冲击也将是毁灭性的。
我们不反对奶粉企业之间基于市场选择的自由恋爱,但是这背后如果有政府部门的“好心”撮合,绝大多数情况是消化不良的。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钢铁行业,推动兼并重组好多年了,行政上的努力总是被市场所消解掉。就连那些强行拉郎配的强强联合,至今还没有磨合成型。在这个方面,乳企也不会有多么的特殊。
企业之间的恋爱婚嫁,政府部门不必操着红娘的心,其最重要的职责在于建设一
个法治的市场环境,织成一个有公信力的监督网,筛去那些坏榜样,留下那些好榜样。比如,工信部此前发布了提高婴幼儿乳粉质量行动方案,提出建设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实行婴幼儿配方乳粉的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管理模式,这样的举措才是既没有越位,同时也补了位。下一步,就是如何让举措变成执行力,而不是流于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