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振明和朱小黄的搭配,显示了中信银行试图收复失地的决心。 5月28日晚间,中信集团发布公告称,现年56岁的中信集团董事长常振明当选为中信银行新一任董事长、非执行董事。由集团“一把手”亲自挂帅董事长,加上2012年“外脑”朱小黄出任行长,这一配置被市场解读为中信银行决心转型的重要标志。 这几年的中信银行,是一个失意者的黯淡形象,特别是其曾长期雄踞股份制银行头把交椅的辉煌过去,愈发衬托出当下频频落后于同行的尴尬。 就在上个月,中信银行刚刚交出了史上最差的成绩单。根据中信银行2012年的年报,该年度实现归属本行股东的净利润310.32亿元,同比仅增0.69%。这是16家上市银行中,唯一一家利润增幅近乎为零的银行。而不良贷款额却同比增长43.48%。 更让人担忧的是,中信银行至今尚无品牌优势可依。比如论零售银行发展速度不及招商银行,小微企业业务发展赶不上民生银行,而平安银行也在与深发展的合并中找到了新的增长动力,即使是偏于一隅的浦发银行,也在华东、华南地区摸索出了自己的一片蓝海,而中信银行,仍在寻找那个可在业内长远立足的方向。 在业内有“救火队长”之称的常振明被寄予厚望。常振明在中信系统工作接近30年,除2004年—2006年曾赴任建行行长并助其完成上市外,常振明的职业生涯几乎没离开过中信集团。他早在1992年就曾经担任中信银行行长助理,后又曾担任过中信银行副行长,对证券、基金、信托等金融业务有敏锐的判断力,亦拥有丰富的银行管理经验。他曾解救濒于破产的中信嘉华银行,也曾在中信泰富深陷危机时力挽狂澜。那么这一次,他能帮助中信银行收复失地吗? 这一切仍待市场和时间的考验。不过,对于中信集团而言,占到全部资产84%的中信银行能否重现辉煌相当重要。作为中信集团掌舵人的常振明,亦对中信银行寄予了很大期待。 从此前中信银行管理层在公开场合传达出的声音不难看出,中信银行制定的短期和中长期发展战略目标已经基本清晰:力争在3—4年内在资产及存款规模上成为中型商业银行的领军者,并逐步缩小与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的差距,力争5—7年时间进入国内商业银行第一梯队。 中信银行凭什么超越? 在5月28日下午举行的股东大会上,中信银行行长朱小黄重申了中信战略转型的几个方向,包括零售战略转型和
“网上再造一个中信银行”。他表示,零售业务方面,中信将走中高端客户路线;财富业务方面,也正在设计一些与别的银行不同的产品。要把财富业务跟其他一些边缘业务结合起来,形成规模市场。 “铺摊子”早已在2012年就开始了。中信银行2012年报显示,当年新增一级分行1家,二级分行6家,支行网点105家,分支机构总数达到885家,这个数字与招行900多家的网点分布已经不相上下。而朱小黄表示,2013年中信将继续加大网点建设,年内将新增200家左右的网点。 有内部人士测算,一年新建200家网点,一家网点平均预算700万元,一年14个亿的财务成本。另外,在网银方面,2013年度财务预算方案显示,中信将加大对重点科技项目和ATM、网银等电子和渠道建设的投入,科技投入预算将在去年5.6亿元的基础上大幅增加至20亿元。 “常朱”组合能否托起下沉的中信银行?市场期待他们的新答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