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一季度美国GDP增长率2.5%,不及预期,而欧元区GDP同比已连续四个季度萎缩,且萎缩速度加快;德国GDP连续4个月同比增速回落,濒临萎缩的边缘。日本GDP最近三个季度中有两个季度萎缩,一季度环比年增长率仅0.2%。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速也在下滑。 全球经济持续疲软,货币政策又出现宽松势头。前有4月初日本的超大规模QE及其配套政策,近日有欧元区、澳大利亚的降息。美联储内部鹰派力量也在渐渐增强,一段时间里美联储将减缓资产购买甚至提前结束QE政策的风声很大。但在5月初的美联储例会上,反对宽松政策的,仅只堪萨斯城联邦储备银行总裁乔治一人,鹰派声音比前几个月小了很多。这次美联储会议声明说,委员会准备增加或减少购债进度,以维持适当的宽松政策,因应就业市场和通胀前景的转变。“增加”两字是过去没有的,至少反映美联储认为经济存在很大的下行风险,那种认为年底前美联储会撤除或停止QE的看法显然是过分乐观了。 自2008年以来,每次经济下滑,美联储都以QE政策应对,QE1之后有QE2、QE3。如今,美联储还是不得已寄托于招式早已用老了的QE。但是,4年多时间的起落已足可以证明QE措施只能暂时稳定金融系统不至于崩溃,却无法解决经济增长和失业问题。这一点,连美联储主席伯南克也都已承认。作为中央银行,对付经济问题,确实只能操作货币政策,美联储有它的无奈。但是,由于美国经济不能从根本上走上健康复苏的道路,美联储的QE政策显然已无限制地长期化了。 说起来,目前美联储的处境与2000年以后的日本央行有很大的相似性。都是在经济疲软时实行了QE的政策,都是在实行了QE政策后经济长期不能走入稳定的复苏之路。而且,都还有在一定时期实行QE政策却不必担心物价上涨风险的特点。只是物价因素,在日本是由于消费不振导致的,而在美国是由于贸易逆差导致的。 当然,目前美国经济比2000年以后的日本经济要有弹性,但问题是,美国如果不认识到QE政策潜藏的巨大副作用,那么日本长期的QE政策导致经济长期徘徊,错过了经济升级机会的覆辙也并非没有机会在美国重现。 QE政策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防止金融系统的大规模崩溃,从而避免经济出现断崖式下跌,也就是防止经济周期中的衰退阶段的急速恶化。只是,
QE在达到这个目的同时,却也成了QE政策的最大败笔。因为经济发展正如一年的四季,有春天,便有秋天,有夏季,便有冬季,试图将所有季节都变成恒温,完全是反自然的做法。经济发展过程中呈现出危机、萧条与复苏、繁荣,是经济发展阶段性的自然体现,人为地烫平了经济发展的阶段性,那么没有足够的危机与衰退,经济自然也就难以有强劲的复苏与增长。因为在经济非危机阶段积累的泡沫和结构失调,只有经过充分的危机才能挤出和排除,强行烫平危机,就是强行中断了经济的正常排毒机制,过去经济体的垃圾无法清除,必然影响未来经济的正常复苏和增长。 QE政策第二大好处,是避免了金融机构和企业大量的倒闭。比如美国除了2008年次贷危机爆发之初雷曼兄弟公司进入破产保护和清偿程序以外,并没有随之出现大金融机构连续倒闭的现象,至多只是一些大的金融机构被兼并。然而,这种情况同样成为QE政策第二大缺点,因为这些制造经济泡沫的金融机构、企业没有充分的倒闭,资源就没有办法重新优化配置,市场机制也就难免失灵。无死则无生,危机中该倒闭的企业不倒闭、该消退的行业不消退,那么创新就没有合适的土壤和资源,新的行业、有竞争力和发展前途的企业便不容易顺利成长。 上述相伴QE政策的两大好处而来的两大弱点,早被日本经济近二十年来的经历所验证。日本经济在上个世纪90年代以后泡沫破裂,日本政府和央行在2000年以后开始长期实行被命名为“定量宽松”的货币政策。可实际上日本的大金融机构和企业,以及日本的行业和产业,在2000年之前累积了大量的泡沫,需要得到清除。有的大企业应当倒闭,有些行业和产业应当为新产业让位,体现新陈代谢的过程。然而在QE政策下,这些本该倒闭的企业和行业都维持了下来,经济结构无法优胜劣汰、推陈出新,所以在2000年以来的全球信息经济和新电子时代,日本在失去十年后再继续失去。日本的许多曾经称霸世界的著名企业,在近10年至20年里,相继式微,电器、电子、汽车行业等竞争力也衰落得厉害,而像苹果公司那样的国际领先的公司再也没能冒出来。现在应该可以下这样的结论了:日本二十多年来的QE是过大于功的。 今天,美国看来也逐渐陷入了QE自闭症而难以自拔。那么,美国究竟有什么灵丹妙药能在获得QE政策好处的同时,避免日本那种因保护该淘汰的企业和行业而最终拖累经济的结果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