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份以来,国信证券再次被推上风口浪尖。先是其保荐的勤上光电因涉嫌信息披露违规,被证监会立案调查。接着,其保荐的隆基股份因涉嫌违反证券法而被证监会武汉稽查局异地立案稽查。投资者猜想:国信证券会不会因隆基股份上市首年亏损而被罚暂停3个月的保荐资格? 据相关媒体统计,2010年至2012年,国信证券保荐的83家上市公司中,55家出现不同程度营业收入或净利润下降情况。其中,20家公司上市首年即出现净利润下滑,8家公司净利润连续两年下滑。此外,在IPO打假风暴的撤单项目中,国信证券也是“明星”。截至4月3日,2013年撤销IPO申请企业共166家,其中国信证券有15单项目终止审查,撤单数量占各家投行之首。 国信证券荐而不保的典型是隆基股份。隆基股份2012年4月上市,上市前的2011年盈利28411.03万元,上市当年亏损5467.22万元,2013年一季度亏损1591.83万元。隆基股份上市当年即告亏损,主要受累于无锡尚德破产重整。国信证券总裁胡继之今年3月向媒体喊冤,称隆基股份对于合作关系的无锡尚德最终破产,早期没有作出预测,“知道得比较少”,因此等到基本确认之后,则“无可逃脱”。可在投资者眼里,国信证券难逃连带责任。“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正因为国信证券存在荐而不保的问题,才由一家“保荐王”成为“变脸王”。 今年1月,由于所保荐的科恒股份和隆基股份上市后业绩大幅下滑,国信证券两度被出示监管警示函,相关保荐代表人亦被采取监管措施。可如果与投资者的损失相比,明显发现国信证券受到的处罚太轻。有统计称,2010年至2012年,国信证券保荐上市83家公司,共获得34.6亿保荐费用。在这些公司中,八成以上出现了上市后的市值缩水。由于存在较高比例的业绩变脸现象,这些新股的市值缩水不单纯是市场原因所致,而与保荐机构的荐而不保有很大关系。很显然,一边国信证券赚得盘满钵满,迄今没有因新股变脸而受到实质性的经济处罚;另一边投资者因新股变脸而受损严重,国信证券近年保荐的新股中有的甚至市值累计缩水超过七成。 国信证券该为新股变脸付出怎样的代价?继续给予警告处罚已经难以服众,也无法在业内起到惩戒作用。荐而不保的问题,在A股市场一直没能得到解决,与惩戒约束机制威力不足有很大关系。正因为投行没有为荐而不保付出太大代价,才导致国信证券从“保荐王”成为“变脸王”。也正因为荐而不保后不担心面临太大的代价,A股市场形成了拟发行新股的“堰塞湖”,投行一心想着大干特干来赚取保荐费用,而把投资者的利益置于脑后。其实,对于需要为新股变脸承担责任的投行,早该监管与处罚不手软。只有对投行违规采取零容忍的态度,才有助于提高新股质量,降低新股变脸的风险,从而维护投资者利益,并重塑市场对新股发行的信心。 去年9月至今年1月,先后有5家券商因保荐的新股业绩变脸被出具警示函。处罚的严厉程度有所加大,但还不足以让投资者为之高兴及放心。那些一心想着赚取高额保荐收入的投行,很可能只是把警示函当作一张“废纸”。
IPO重启必须先重塑市场信心,重塑市场信心离不开严厉打击荐而不保。从这一点上说,当前考虑的并非国信证券是否可以免罚暂停3个月的保荐资格,而是有必要修改相关规定,进一步加大对新股变脸的处罚力度。其一,针对创业板新股变脸多的现象,考虑修改保荐机构可享有的处罚豁免权。其二,持续督导期间出现业绩变脸等问题,相关处罚更应该与保荐机构紧密挂钩,而不是重点把板子打到保荐代表人身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