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向在IPO领域以操作尺度大闻名的国信证券最近“摊上大事了”。证监会最近披露的IPO申报企业情况表显示,国信证券成为此番IPO财务自查保荐机构撤单榜首,而国信证券保荐的次新股更集中曝出利润大幅下滑,业内人士称,证监会对此极为震怒,国信证券恐难逃重罚,甚至有被撤销保荐资格的可能。
国信证券成抽查重点
4月3日下午的证监会一周媒体例会有些特别。在30余家媒体的见证下,证监会用抽签的方式,确定对30家在审企业的首次公开发行(IPO)财务自查报告进行抽查。至此,备受关注的IPO财务专项核查正式进入抽查阶段。值得注意的是,国信证券成为抽查的重点。
抽签分两轮进行,首先从2010年以来受过处罚的机构保荐的企业中先抽一半;没抽中的和其他企业混合,再抽取另一半。最终被抽查的30家企业中,国信证券保荐的项目最多,以6家居首。
国信证券之所以成为抽查重点,与其此前数度被证监会处罚有密切关系。2012年,国信证券因其保荐的隆基股份和科恒股份上市当年即发生业绩大幅变脸的情况,而被证监会两次出具监管警示函。有意思的是,由于保荐的隆基股份在2012年上市后当年即告亏损,国信证券正处于可能被“暂停受理IPO材料”的风口浪尖。
从目前情况来看,虽然在审IPO项目暂时无虞,但因有6个项目被证监会抽查,俨然成为了重点关注对象,风险系数又增加一成。
国信证券在业界大名鼎鼎,被认为是“史上激励手段最强、上升势头最猛”的“保荐王”。此时,国信证券还承销了另外55家IPO申报企业,申报材料因受2012年A股IPO停滞的影响,正压在证监会。如果国信证券的保荐资格出现问题,这55家企业可能集体面临“撤单”的命运。
沦落并非“一日之寒”
今年以来国信证券已有两次因为所保荐项目出现“业绩变脸”而被出示警示函。隆基股份近日发布公告称,隆基股份上市后的首份年报即告亏,保荐机构国信证券因此“中枪”。证券发行上市保荐业务管理办法规定,发行证券上市当年即亏损的,中国证监会自确认之日起暂停保荐机构的保荐资格3个月,撤销相关人员的保荐代表人资格。
隆基股份业绩亏损带来的影响还悬而未决,勤上光电又把国信证券拱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今年4月1日,勤上光电发布公告承认虚假披露,但否认欺诈上市,并仗义地为保荐机构开脱,然而澄清公告并未解释所有问题,一位业内人士表示,无论是市场还是监管机构对IPO造假都深恶痛绝,国信证券更有可能因为上述两个恶性事件受到史上最严厉的处罚,甚至被吊销保荐资格。
除了勤上光电和隆基股份之外,由其保荐的次新股中颖电子、慈星股份,两家公司2012年业绩降幅均超过了50%,而2012年上市的次新股中,业绩下滑幅度最大的10家公司有4家来自国信证券。
其实,业内人士普遍了解国信证券在IPO领域操作尺度一向很大,“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从“保荐王”到“变脸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当年,谢风华夫妇因内幕交易被证监会立案调查,而谢风华在去中信证券之前的身份便是国信证券投行部副总裁;2010年夏天,国信证券宣布开除原投行四部总经理保荐人李绍武;内幕交易案发生之后,国信证券的内控机制被各界质疑;奇怪的是,在这两次严重事件之后,国信竟然没有受到任何处罚,其在“入股+保荐”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而牵涉其中的“和泰创投”更是被证监会勒令做出解释。
自2010年以来,国信证券对其保荐的15家公司发布了33次研报,评级无一例外均为“推荐/谨慎推荐”。这15家公司中,7家跌破发行价,两家业绩出现变脸,两家涉及国信证券直投和影子创投公司和泰成长。其中,滨化股份、尤夫股份、长盈精密、内蒙君正等公司被国信证券多次推荐。
曾经的“保荐冠军”
据北京商报记者调查,国信证券2012年共承销22只IPO,领跑所有券商。然而,随着2012年上市公司业绩逐步公布,国信证券保荐的22只新股中,8只新股出现净利润同比下滑,其中4只新股净利润同比下滑超过50%,隆基股份更是巨亏5400万元。“保荐冠军”一年间便成为“变脸王”。
IPO资源的争夺和甄别是对券商实力的重要考验,每年的“保荐冠军”在业内都备受瞩目,但像国信证券这样一年间便从“保荐冠军”变为“变脸王”的现象并不多见,此现象引发了专家关于保荐人等中介机构对IPO项目“过度包装”的质疑。
数据显示,2012年,国信证券承销与保荐费总收入约8.6亿元,居所有券商之首,比第二名中信证券多出了近1.3亿元。银河证券首席总裁顾问左小蕾认为:“上市之前市场就在萎缩,未来的风险应有一定预见。业绩同比下滑超过50%或者出现亏损,这不是保荐人的水平问题,而是保荐人和企业在挑战风险底线和道德底线,一些保荐人对于IPO项目缺乏甄别,只管上市后收取巨额保荐费,企业上市只管圈钱,上市以后业绩下滑就寻找各种理由开脱责任。”
国信模式岌岌可危
“国信模式”曾经是国信证券总裁胡继之乐于向外界宣传的成功经验,但在大环境变化之后,这一模式似乎已经岌岌可危。
国信模式的精华在于“重赏策略”,这让国信证券在2006年便崭露头角,尽管当时国信证券承销业务的市场份额只有2.03%,但在承销家数上,国信已经名列前茅。只不过当时大盘股扎堆上市,中金、中信等承销的“巨无霸”遮盖了国信的光芒。
随着2009年创业板的开闸,国信一跃进入国内投行第一梯队;2009年IPO重启后到2011年,国信证券因擅长保荐中小板创业板企业,业务量迅速膨胀;在2012年,国信证券依靠上半年22个项目,拿下当年IPO承销的头把交椅。然而这家在2009年IPO重启之后快速崛起的券商,正经历着IPO退潮后一场最冷的寒流,“裸泳”的滋味不好受。这或许也意味着极具代表性的“国信模式”的高成长期已经过去,券商投行的发展模式开始由“广撒网”路线往精品路线转移。
“高提成”的激励机制能否继续维持国信的未来增长已受到市场怀疑,国信证券已经给资本市场留下了“荐而不保”的印象,隆基股份事件则有可能成为国信投行业务发展的拐点。根据相关规定,若国信证券被暂停3个月的保荐机构资格,那么在这个季度内,它目前所拥有的505名投行从业人员都将处于“无业”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