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前,中国经济受金融危机冲击而处于最严峻的时刻,消费券作为刺激内需的政策建议曾被广泛讨论,杭州、成都等地的实践也收到了一定的效果。近日有媒体旧事重提,报道了全国人大代表、步步高董事长王填2012年两会期间提交的一份“用两年国企利润向全民分红,发放四万亿消费券”议案去年8月收到发改委回复的消息,这重新勾起了公众对消费券的兴趣。 发行四万亿消费券的建议,动机无疑是良好的,是希望借助全面、直接、大力度的方式来提振消费,刺激内需。但大规模发行消费券对经济环境有一定要求,其产生的影响也非常复杂,杭州、成都等城市的局部试点成效并不意味着可以在全国范围内推行。 如果按照王填代表的建议,两年内发行四万亿消费券,对经济运行的总量和结构两方面都会产生重大影响。 首先,在受到外部突如其来的冲击,总需求出现瞬间突降的情况下,大力度刺激总需求的措施是必要的,但中国经济已经度过了“垂直打击”阶段,目前总量上的供求关系大致是平衡的,这时再推出大规模的刺激政策不具备相应的经济环境。 再从结构方面看,金融危机发生前,中国经济失衡主要表现为外部失衡,也就是对外需过分依赖,贸易顺差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高到无法持续,金融危机发生后,外部失衡已大为减轻,与此同时,内部失衡却愈演愈烈,投资与消费的比例关系持续恶化。将相当于全部国企两年利润的四万亿交给居民,悉数转化成消费,从理论上看显然是扭转内部失衡的强有力之举,因为国企留存利润过多直接导致过度投资,而居民收入增长缓慢又是消费不振的主要原因。但这个想法本身显得十分天真,具有相当的冒险性。 降投资、提消费应该是一个平滑的、可持续的过程。很难想象两年之内,国企利润留存突降为零对投资、对整个金融市场会产生何种冲击;也很难想象,两年之内消费陡增四万亿对当期经济有何影响,会出现哪些后续问题。如果四万亿资金不是来自国企利润,无疑也会对财政收支、对物价、对金融市场产生难以预料的后果。 解决消费与投资失衡是一个迫切的问题,但要看到消费不振原因复杂,除了名义收入增长缓慢,通胀与高房价的挤压、贫富差距的扩大都难脱干系。解决失衡问题,无疑需要国企更大比例地上缴利润,也需要切蛋糕时向居民倾斜,此外,币值稳定和房价合理也是解决经济失衡不可或缺的前提条件。政策调整应在一个综合方案之下持续有步骤地进行,力度可以很大,也应该很大,不过不能变成不切实际的一次性冒险。当然,这并不排除合理的消费券方案可以甚至应该成为这个综合方案一个重要选项的可能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