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变相公款吃喝需法纪硬约束
2013-04-03   作者:第一财经日报社论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分享到:
【字号
  围绕作风建设的“八项措施”及“六项禁令”,已经产生了明显的效果。乱用公款随意吃喝的行为,也得到了较好的遏止。总体而言,新一届领导集体在这方面的发力,是比较成功的。
  不过,有心者会发现,最近这些天来,媒体又开始陆续报道一些顶风违纪的现象。公款吃喝乱象有所回潮。这样的情形,与总体上的良好状况颇不和谐。当然,这种回潮现象也不值得奇怪。
  这几天媒体爆出的一些消息着实让人苦笑。在外面乱吃乱喝不太方便了,有人将山珍海味弄到自家食堂里,以掩人耳目;明目张胆用公款喝高档酒不方便了,就将高档酒倒入普通酒瓶里。倘若是在外边消费的金额比较高,则是开出多张发票,以便报销方便。如此种种,不胜枚举。
  公款随意吃喝、消费,大体有这么两种情况。一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中央有令不能不从,但可以变着法子规避;二是权力的惯性使然。过去,一些人手中的权力向来是“软约束”,如此,用惯了的东西,突然不再去碰,多少会让这些特殊的“消费者”感到不习惯。
  看起来,公款乱吃喝、滥消费的治理,虽则短期里成效明显,但持续性还有待观察,挑战也很大。原因就在于,种种“对策”可能比较隐蔽,不易察觉,监督成本高。同时,权力的硬约束是个系统工程,如果在整体上约束还不够“硬”,那么,针对公款吃喝的权力监督同样也会显出漏洞。
  回顾过往的公款乱消费的治理,一个值得吸取的教训,就在于这种治理常有一阵风的味道。短期效果不错,长期难以坚持。本质上,这是因为权力没有真正被关进笼子里,制度防范也不到位,或者有制度缺执行。显然,过去已有的教训,不可忘之九霄云外,不可继续重复。
  在某种意义上,公款乱吃喝的治理,有符号性意义。权力的“嘴巴”管不住,其他类型的公款消费同样也难管束。“三公”消费的治理,多年来一直是个难题——这个现实让人警醒。而管束公款消费最根本的在于两条,第一是公开透明,第二是民主监督。若这两条真正做到了,则难题自然迎刃而解。
  权力长期软约束的结果,轻则是乱吃喝、乱消费,重则是寻租、腐败,或者一边吃、一边拿,将政坛弄得乌烟瘴气。当务之急,就是要补齐制度“短板”,比如预算制度的完善与公开,以及其他政务、党务的公开。舆论相当关注的官员财产申报与公开制度,也应从试点向更广的面上铺开。有阳光的地方就没有黑暗。公开透明即是“阳光”,是驱除“黑暗”的良药。
  要管住公款乱吃喝、乱消费,乃至更严重的腐败问题,民主监督的力量自不必多言。如果外部监督不能到位,则必然会有侥幸者,会有漏网之鱼。监督来自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司法系统和新闻媒体,也来自其他的监督主体。每一个公民都是一份监督力量。
  公款乱吃喝现象以及“三公”消费问题,始终在撩拨着舆论的神经。这些问题解决得怎样,也直接关乎政府的形象与公信力。今日中国所要面对的难题可谓千头万绪,更好地约束权力是其中重要的一环。这是一块“试金石”,做得好,其他领域的改革也能让人有更高的期许。
  如此,当前公款吃喝乱象有所回潮,充满警示意义。权力是在官吏手中。唯有依法治吏治官,该问责时严厉问责,才能管住权力,肃清政坛风气。治吏不易,要有韧劲,要把权力关进笼子里,将权力涂上防腐剂。这既要靠“自我革命”的决心,又要公开透明、诚恳接受监督。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 遏制公款吃喝回潮不能仅靠舆论监督 2013-04-02
· 回潮的公款吃喝是在习惯性试探 2013-04-02
· 公款吃喝,不过是GDP的水分 2013-03-28
· 遏制公款吃喝最怕监管成道具 2013-02-05
· 中央等有关部门要求严查公款吃喝 茅台等酒价暴跌 2013-02-04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投资回升速度取决于融资进展·[思想]全球债务危机 中国如何自处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