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开发区的鸿翔路一带,由于高档饭店扎堆,被称为“吃喝一条街”。春节前后,在相关政策影响下,这里清静了不少。但最近记者观察发现,这里车水马龙,各大饭店门前停满车辆,公款吃喝、铺张浪费现象又有抬头。记者在附近一个叫万荷塘的洗浴会所对面停车场看到,这里停满了各种豪车,一些车辆的车牌用免费停车的牌子挡了起来。(4月1日
《人民日报》) 公款吃喝回潮,仅仅靠曝光和批评是不够的。舆论虽然在不断监督和曝光,并指出各种隐蔽方式,但是这种监督依然给人末端监督之感——只是看到了顶风作案者,而且看得不一定清楚。 这种末端监督有其作用。被媒体盯上,曝光者付出代价,这是一种可能。但更多的情况是,即使被媒体看到的吃喝也经过了乔装打扮:或是将车牌进行了掩盖;或是改在了不起眼的地方。更有甚者,干脆关起门来吃饭,让饭店将饭菜做好送到私人的场所或隐秘的地方,或是干脆找一个记者不能进入的地方。对于这些无法获知信息的情形,媒体也是有心无力。 因此,除了要进行舆论监督之外,还应该从制度设计上予以杜绝。首先,应该完善财政预算管理。对于公款如何用,必须有一个更详细更开放的申请、审批、审计、监督的程序,保证公款都真正用于公务,而不是以类似“其他支出”的模糊字眼,被随意地消费。其次,应该完善官员问责制。公款吃喝到底是何性质,公款吃喝到怎样的程度需要怎样的问责等,都应该予以明确。 其实,治理公款吃喝没有那么难。有学者早就指出,只要将每次吃喝的款项和具体人数、人名,做一个公开就可以刹住公款吃喝风。这样的建议看似理想化,看似过于简单,但其实也在传递一个常识,那就是,政府财政信息公开才是堵住公款吃喝的最有效途径。只有在信息公开的基础上,舆论的监督才能锦上添花,让公款吃喝者无处遁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