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央视“3.15”晚会曝光了多家大企业,包括苹果、上海大众、网易、周大生、江淮汽车等。服务缩水、产品缺陷及侵犯个人隐私,这些诚信缺失的行为出现在大企业中,反映出国内消费者的权益保护力度有待加强,关键要改变失信成本偏低的状况。 晚会结束后,各路媒体在多地连夜展开跟踪报道,多数当事企业随后进行了回应,但各家态度不同。大企业容易耍大牌,部分企业对曝光问题的回应缺乏积极诚意。中国经济时报记者16日随央视采访团在上海跟踪了3家被曝光的企业,赶到现场均吃了“闭门羹”。企业可以用双休日作推脱,但对媒体及公众关心的诚信疑点,其反应明显让人失望。其他几路记者反馈效果同样欠佳,有的企业明确“无预约就无采访资格”,有的让大楼保安限制媒体拍摄等采访权利。 消费者的疑问是,这些大企业登上“3.15”晚会的“黑榜”,会不会在舆论压力下更好地规范行为,从而提高诚信水平。记者在上海的苹果专卖店进行了采访,他们大多数表示,苹果制定的维修条款属于“霸王”行为,即便投诉也不解决问题。一位消费者称,“看看苹果曝光后的股价依然上涨,商场销售人气很旺,想得出其改正态度会有多积极,果粉只能继续花钱买气受。” “3.15”晚会曝光的只是大企业诚信缺失的“冰山一角”。就服务中存在“霸王”条款而言,很多行业、很多企业都存在,包括银行、保险公司等。对这些“霸王”条款,单靠处于弱势地位的消费者愤慨和媒体的批评考问,无法完全解决问题。 而问题长期存在的根源在于,中国市场上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违法违规成本偏低,很多时候甚至没有成本。 尽管有消费者表示会弃用被曝光的大企业产品,但由于大企业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即便所在行业展开充分竞争,他们也不担心偶尔曝光伤及企业利润,因而,其改正错误行为的动力不足。大企业拥有足够的资源及公关投入,今天因诚信缺失被曝光,明天或许就可以借某个形式展开一番宣传,把自己重新“捧上天”。当苹果下一次热推新产品时,连夜排队而疯狂的果粉还会再痛恨“霸王”条款吗?恐怕媒体届时也在充当“护花使者”。 近年来跨国公司在华负面曝光接连不断,大企业、大品牌不再是质量与诚信的象征,整个商业领域的诚信水平有待提高。规范大企业的行为,让其成为践行企业责任的榜样,要依靠法律法规的完善及严格监管与从严执法。 “3.15”晚会中提到,苹果手机一年的免费售后服务政策,违反了欧盟移动电话可享受两年保修期的法律规定,在意大利法院被判处罚金,因此修改了其在意大利的售后维修政策。可见,提高失信成本比“3.15”媒体考问更重要。 要让企业真正学会尊重消费者,重在强化法律法规及监管的约束。一旦违法违规成本致其付出惨痛代价,失信者寸步难行,即便没有媒体曝光,企业也会主动检讨自身的行为。否则,大企业“倚大卖大”,侵害消费者权益的后果严重,其错误做法甚至可能成为行业“潜规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