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8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官邸召开日本经济再生总部首次会议,研究了紧急经济刺激政策草案,并将在1月11日的内阁会议上正式敲定。同时,会议决定成立产业竞争力会议,并将由安倍晋三首相担任主席。
安倍就任新首相后的
“第一把火”就烧向日本经济,的确命中要害。并且,紧急经济刺激政策主要围绕着提高日本产业竞争力而制定,也的确有新意。
回顾日本经济的近代发展历程,不能不提及二战之后到1974年全球石油危机爆发前期的日本经济辉煌时期,当时的日本工业年平均生产率高达13.6%,GDP总值从第六位跃升到第二位,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经济大国。
石油危机后,日本进入了平稳低速的经济发展时代,特别是在1993年之后,日本经济甚至出现了负增长,此后的20多年,日本走上了经济低迷时代。从近期看,2012年以来,因受欧债危机持续发酵、美国经济增长乏力、新兴国家经济增速减缓、日元持续高位等因素制约,日本经济下滑严重。2012年12月7日,亚行公布的《亚洲发展展望》修订版,将2012年日本GDP增长率预测值定为1.7%,较2012年10月的数据下调了0.6个百分点。主要原因有:东日本大地震重建工作滞后;以比欧美更高价格进口液化天然气(LNG)也削弱了日本的竞争力;因钓鱼岛问题与中国对立加剧导致出口减少,拖累日本经济。
但对于日本经济长期停滞的真正原因,笔者还是赞同日本著名经济学家池田信夫的观点,即主要是源于代表日本经济实力的潜在增长率
(经济长期发展能力)一直处于低下状态。代表日本核心竞争力的生产力也面临着中、韩等新兴国家的冲击,进而导致失业率增长。
具体问题出在,一是日本财政赤字过于扩大。2007年,日本政府的债务已经超过GDP的1.7倍,在整个经合组织国家中表现最差。根据IMF的预测,到2014年,日本政府债务可能达到2.3倍。二是日元对美元升值,导致通货紧缩,特别是在金融危机爆发以后,商品出口更没有竞争优势。三是劳动生产率低下,没有竞争优势。近年来,新兴国家在制造业更具有竞争优势,日本制造业在面临着向高附加值产业转移的环境下,却出现了要么决策走失了方向、要么在投资上连连失误的低级错误。四是不平等的薪酬体系难以激发新员工的积极性。终身雇佣和年功序列薪酬体系一直是日本企业的特色,如今也面临着挑战。更重要的是,正式员工和非正式员工不平等的身份导致同工不同酬,当面临危机时,最先裁员的是非正式员工。生活不稳定,不停地寻找工作,导致就业市场很不稳定。
出于对经济停滞风险的担忧,日本央行曾于2012年9月19日宣布,将资产购买与贷款计划规模扩大10万亿日元至80万亿日元,增加部分将用于购买国债和贴现国库券,从而实施了继2012年4月以来日本央行通过增加资产购买规模再推货币宽松政策的措施。只不过,日本经济是由上述多种原因形成的综合病症,在此情况下,单纯通过日本央行进一步宽松政策来医治日本经济病,不免有些势单力薄。
重振日本经济,在刺激政策上的确需要重谋新路。
首先,多种政策组合着力发展经济。日前,安倍主持召开的日本经济再生总部首次会议研究的紧急经济刺激政策草案列举了重振日本经济所面临的三个课题:日本大地震灾后重建和加强防灾措施;遏制日元升值、摆脱通缩;加强经济增长力。日本政府正在敲定一项总额最高10万亿日元的紧急经济刺激计划,而紧急经济刺激计划的基础是2012财年补充预算,尤其是大量注入日元以推动日元贬值,这无疑会极大提振日本出口,进而推动日本经济复苏。
其次,需要加强破坏性创新,寻找新的扩大内需的增长点。日本经济要想重振并实现稳定增长,还需要重建需求,并寻找新的扩大内需的增长点,坚持走“产业投资立国”的破坏性创新道路,即动用大规模财政来吸引民间投资,在民间投资活动的带动下实现经济持续增长。还要考虑如何充分发挥财团机制的企业优势,克服该机制的“组团式衰落”,从而摆脱当下的“日本式困境”。
再次,或将建立加强政府和央行间合作的机制。当前,在日本利率几乎降无可降的前提下,安倍主张日本央行可无限量购买建设公债,直至达到2%的通胀目标。这实际是债务货币化,以此降低政府的融资成本,促使投资者转而投资其他资产,从而将资金注入实体经济当中。为实现此大胆的货币宽松政策目标,安倍将不惜干涉日本央行独立性,要求日本央行与政府签订“政策协议”将2013年的通胀目标调高到2%,GDP名义增长率则上浮至3%。若央行不从,他将修改《日本银行法》,迫使央行同意他的通胀目标,为日本的就业率增长负责。而且,今年4月,白川将结束日本央行行长的任期。安倍会优先考虑熟悉自己想法的人出任下一任央行行长,以确保政府和央行间合作机制的顺利运行。
笔者认为,围绕上述课题所制定出来的一系列政策组合,或将在解决日本经济病方面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