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集集团成功B股转H股后,日前地产老大万科B股转H股的报道刺激着B股市场的神经。虽然万科并没有确认此消息,但市场对万科的这种朦胧转股预期却给予了高度回应。1月4日,上证B股上扬1.06%,日线连收13根阳线。笔者认为,市场之所以对B股转H股如此关注,亦是对B股市场改革的期待,B股转H股或成为B股市场改革的契机。 谈到B股市场,首先想到的是“边缘化”。B股市场之所以被边缘化,是因为其市场定位早已不符合经济发展和市场变化的要求。B股市场设计之初的使命是为了筹集外汇资本,该使命到2000年已基本完成。不仅如此,1997年以来,随着红筹股、H股大量发行上市以及我国企业组队赴海外上市,B股市场为内地企业筹集外资的功能也就逐步弱化甚至丧失。B股市场面临重新定位。 B股市场究竟该如何发展?其出路何在?这些问题一直都是业内争论的焦点,市场也有诸多猜想,但一次又一次,都只是美好的预期而已,B股市场难题依旧存在。 中国证监会主席郭树清上任后,其推进资本市场改革的力度和决心让B股市场改革的希望重新燃起。 2012年4月,郭树清在广东调研时公开表示,将研究解决B股公司的发展问题。随后,证监会有关部门也针对B股作出表态,将本着负责任、不回避的态度,认真研究并提出解决措施。这一次,业内感觉似乎是要“动真格”的了。 2013年1月1日,证监会发布的《关于股份有限公司境外发行股票和上市申报文件及审核程序的监管指引》正式实施,该指引废止原来一系列财务规定及对应的前置程序,为B股转H股提供了便利。 就在监管层对B股问题还在研究的同时,一些B股公司也在积极谋变。例如伊泰B开启纯B股公司赴港融资先河,鲁泰B、南玻B等相继宣布回购计划。 特别是在中集集团B股成功转板,万科B股停牌后,B股转H股被认为是B股改革的新思路。香港中央证券登记董事总经理钟绦虹日前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陆续有一些在深圳B股上市的企业咨询如何转板到香港H股上市,目前有30家-40家企业符合转板条件。 当然,对于那些符合H股上市条件的公司,将B股转板到H股市场不失为明智的选择。毕竟香港市场是一个国际化市场,在香港上市有利于建立公司的国际品牌,有利于公司向外发展。但值得关注的是,从B股公司自身的业务实力、大股东的资金实力,以及第三方的资金实力等多方面因素来看,不是所有的B股都具备转板到H股市场的条件。每个公司还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一条适合自己的路。 笔者认为,B股转H股的一个重要意义就在于这类公司的“自救”行为点燃了B股改革的导火索。作为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过程中的一个过渡品种,B股退出历史舞台的时机已经成熟,在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监管层可以更多地尊重这些B股公司自己的选择,而不是“一刀切”地来解决这些B股公司的发展问题。同时,在设计解决B股问题的方案时,监管层也应放在中国证券市场的总体布局、我国外汇管理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谋划,兼顾各方利益,体现三公原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