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工业不应挑战人体排毒能力
2012-12-14   作者:刘晓忠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字号
  在白酒塑化剂风波愈演愈烈之时,北大教授李可基以人类几百万年都没有灭绝,说明人类的排毒、解毒能力非常强大,来佐证塑化剂标准本身就不科学等,则如同把人体作为垃圾回收站和毒性试验田,让人震惊。
  我们认为,当前日益突出的食品安全等健康赤字,本质上是唯增长主义,及市场与政府边界失范的双重风险叠加。而部分企业对涉嫌安全和有损健康问题的抗辩,部分专家奇谈怪论的权威背书等,则是对消费者健康知情权的粗暴漠视、干涉甚至狡辩。
  诚然,中国历经过令人痛心的商品短缺时代,并为求生存而曾在“吃得饱”与“吃的健康”间默许前者。然而,随着改革开放后中国成为世界工厂,这种以“吃得饱为主”的保供给思维却衍生出了极端的唯增长主义路径依赖。在经济失衡日趋严峻下,依然渲染早已不合时宜的节欲理念,及发展中解决问题的画饼充饥思维和问题拖延取向。
  正是经济资源过度地向资本品投资和贸易部门配置,扭曲的资源配置所带来的供给冲击,使食品等行业倾向于通过加大农药、化肥、各种增产剂和添加剂等,提高供给能力,导致食安、透支环境等问题屡禁难止,从而使近年来的GDP增长伴随着日益负重的健康赤字。
  这些存在安全和健康赤字的制造工艺,既为资本品投资节约和腾挪了储蓄资源,又缓解了经济金融资源过度向资本品配置,导致食品等供给冲击下的通胀压力,实现了较快GDP增长与防通胀的脆弱平衡而成为了监管的迷失角落。而正源于此,部分专家学者不断以杂碎的所谓专业知识为健康赤字背书,在道德诚信、学术专业与利益纵欲间迷失自我,无视民众与决策层已然对健康赤字发出强烈预警之语境。
  与此同时,政府与市场边界的紊乱,消费者缺乏有效的用脚投票的渠道,国内市场难以发挥自净化功能。残留计划色彩的质检、卫检和农检等,实际上蜕变成了为企业商品质量把关和信用背书,如国家免检商品等。这种监管执法的他律模式,由于标准化质量把控之于企业是一种成本参数,进而使企业与执法部门变成了一场猫鼠游戏。即在国内市场缺乏消费者集体诉讼、辩方举证及消费者自组织能力等市场自净化机制的有效威慑下,企业商品是否安全实质上变成了对执法者负责,而非对消费者负责,从而在监管自由裁量权较大下,很容易出现部分监管执法人员与企业合谋现象的监管被俘获问题。
  当前走出唯增长主义困境,强化国内市场的自净化机制,出台消费者集体诉讼、辩方举证等制度,适度允许消费者自组织群体以抗衡行业协会,提高消费者的对等议价能力等,无疑是缓解和根治食安等健康赤字问题的务实之举。今后经济增长不应继续以健康赤字为代价,对食品安全问题零容忍是基本底线。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 工信部:食品工业“十二五”突出安全保障 2012-06-14
· 工信部:规模以上食品工业总产值增31.6% 2012-04-20
· 今年我国食品工业总产值将达5.3万亿 2010-11-22
· 今年江西食品工业将迈入千亿元产业行列 2010-04-12
· 我国将加强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 2009-12-31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投资回升速度取决于融资进展·[思想]全球债务危机 中国如何自处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