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在梅地亚抛金撒银的白酒企业怎么也不会想到,塑化剂找上门了。 媒体首先曝光酒鬼酒塑化剂超标260%,导致酒鬼酒停牌,白酒板块普跌。继而随着媒体介入程度的深入,人们发现,塑化剂并不是个案,而是行业的普遍现象。据报道,酒业协会此前通过对全国白酒产品测定证实,白酒产品中基本上都含有塑化剂成分,最高2.32mg/kg,最低0.495mg/kg,平均0.537mg/kg。其中,高档白酒含量较高,低档白酒含量较低。 这当然是一场行业的地震,而这个行业,在此之前一直以来就没有危机感一说。 对于媒体的报道,中国酒业协会的反应当然是激烈的,斥责报道断章取义,并对此类极端不负责任的做法表示强烈不满。同时表示,中国白酒规模以上企业的白酒产品中塑化剂含量,远远低于国外相关食品标准中对塑化剂含量指标的规定。 我相信白酒企业不会故意添加塑化剂,因为这对企业来说没什么好处,既无经济利益可言,也不会提升什么口感。按照专家的说法,塑化剂应该是在白酒生产过程中的工艺问题所致。 这是一件跟三聚氰胺性质截然不同的事件,但白酒企业没有逃过中枪的命运,而且基本上被扎成了个刺猬。我们看到,据媒体报道,去年5月台湾塑化剂风波爆发之后,中国酒业协会就分别与全国重点白酒企业、国家相关检测、科研机构进行沟通开始调研,并要求行业内相关企业对白酒所有生产环节进行自查并改进。白酒企业也陆续启动整改,用不锈钢来代替塑料。 但结果是讽刺的,在中国酒业协会和白酒企业偷偷摸摸做了大量有益于消费者的工作之后,一轮质疑的排炮过后,基本上都付诸东流。为什么?因为消费者被蒙在了鼓里,消费者被剥夺了知情权,而这样的知情权,对于消费者的健康又绝非是可知可不知的。 无论是协会、企业,还是相关政府部门,大概都是这样一个想法,神不知鬼不觉就把这么一个不安定因素消弭于无形,就当这事从来就没存在过,对企业和行业自然是好事,而不知情的消费者没心没肺地继续推杯换盏,也挺好,省得情绪激动。然而,这样的如意算盘最终没有实现,纸还是没有包住火,在最初的震惊过后,更多的愤怒来自于被瞒了17个月的事实。尽管白酒中的塑化剂含量国家并无标准,对消费者身体有多大副作用也并没有被认可的结论,但这并能就说,酒业协会可以偷偷地搞,白酒企业可以慢慢地改,而消费者则有点像实验室里的小白鼠,只能被动的接受,而不能主动的选择。 消费者没有被尊重,后果当然很严重。尽管我们市场经济建设好多年了,但仍有不少的部门、协会乃至企业,都是计划经济模式下的包办思维,一厢情愿地以为能不让群众操心就不让群众操心。殊不知,在现在这个权利意识觉醒、信息爆炸的时代,你以为的好心,换来的可能就是群众的骂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