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起,在全球经济下滑的大环境下,中国光伏产业笼罩在欧美市场萎缩的阴霾中,今年更是受到“双反”调查影响,很多企业关停、倒闭,曾经以“高投入、高产出、高利润”著称的中国光伏产业面临困境。 是自救还是政府救?如何看待政府救助行为?业内人士诸多讨论。有人对政府对光伏业的帮扶颇有微词,他们认为,对于光伏企业的发展,政府不应过度“关爱”,要让市场规律办事。 不过,笔者认为,光伏产业不同于其他行业,政府如此重视光伏等新兴能源产业,其目的绝不仅是获取清洁能源、提升安全保障那么简单。从某种程度上说,新能源产业可以被看做是当前中国产业转型升级的风向标,成功与否不仅决定着能源产业,甚至决定着整个工业产业能否向集约、可持续方向转变。另外,更重要的是,以太阳能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是迈向以“低碳”为特征新经济时代的排头兵,能源生产、传输、消费方式的改变,将直接引起整个生产方式的变革,最终为经济的快速增长开创新的领域。 自工业革命后,围绕生产方式的经济变革就从未停止过,无论是第一、二次工业革命,还是围绕信息技术开发、使用的第三次信息革命,都在改变传统生产方式的同时,极大提升了经济发展。因此,我们不难看出,在当前世界经济衰退背景下,欧美依然拿出巨额资金大力扶持光伏产业,去年以欧美为主的全球光伏总装机量仍然上升20%。同时,我们也应该清楚地认识到,鉴于目前中国光伏产业仍严重依赖欧美市场,加上整个产业仍处于中低端,欧美双反背后,有釜底抽薪,毁灭中国光伏产业之嫌。 近些年来,光伏产业核心技术不足、“两头”在外,严重依赖国际市场,这绝非短期内能够改变。而此次突如其来的“双反”,让毫无准备的光伏产业整体陷入困境。 因此,政府应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扭转被动局面:一方面,进一步推动下游需求市场的培育,优化产业布局,这是应急之策;另一方面,逐步推进整个光伏产业体系的创新,包括竞争有序的市场机制、创新的核心技术、良好激励的商业发展模式和配套的服务管理机制等,从而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推动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目前,除尚德、赛维等少数企业陷入资金困境外,国内大多数光伏企业更多是受困于外部市场萎缩导致订单减少、设备闲置及产品积压。因此,作为应急之策,政府可以建立临时光伏材料储备应急机制;在中西部地区提前实施大型光伏电站安装;继续扩大实施类似“金太阳工程”项目;开展“光伏下乡”活动,推动太阳能热水器、小型光伏电站的建设;中长期来看,加快推动城市屋顶光伏改造计划;在华东、华南、西南地区加大推进分布式小型电站推广建设。 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应在政府指导下,加快内部核心技术创新转化,积极探索良好的商业发展模式,从“重规模、看数量”转向“重质量、提效益”上来,同质性、互补性强的企业之间应加快并购、整合。 除此之外,作为配套服务,应进一步加快并网发电。当前配套的智能电网不足及相关标准不统一,是制约整个新能源下游需求市场发展的主要瓶颈。 笔者看来,欧美光伏“双反”尽管对国内企业造成很大冲击,但客观上也加快了国内产业转型步伐,经过优胜劣汰的阵痛后,中国光伏产业才会更加强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