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台铭投千亿巨资进军光伏产业
富士康谋转型
2012-11-01   作者: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号

  财报显示,今年第一季度,富士康国际毛利率跌破1%,2012年上半年,富士康国际净亏损2.26亿美元,总营收25.04亿美元,下滑16.37%。2011年,营业额为63亿美元,净利润仅7285万美元;2010年净亏损2.18亿美元。
  而由于利润下滑,富士康不得不转型,寻求新的增长点。继而传来投资光伏电池、LED、锂电池、云计算和物联网等被地方政府看重的新兴产业,与此同时,富士康旗下成立的香港轩盛投资也风生水起,相继在数个国内重点城市取得土地拟开发项目。
  据悉,地方政府曾披露,富士康在山西、江苏的太阳能投资计划,就近千亿元规模,一度被视作富士康逆势布局,进行产业转型的重要环节。
  但是,富士康为何要选择投资光伏产业?光伏产业在经历黄金十年的扩张后,如今产能过剩等问题已经让整个行业陷入困境,再加上欧债危机蔓延和以欧美为首的一些国家的反倾销反补贴调查,导致国内光伏产业危机迅速扩大。

  国内扶持,美国双反

  10月23日,在中国光伏会议上,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王斯成表示,2012年底全球光伏装机大约30-35GW,与2011年相比,年增长率20.4%,而2010年的年增长率为126.08%,2011年为76.4%,光伏肯定不会再有过去爆发式的增长。
  从审批项目上来看,今年国家对光伏项目的上马审批加速,青海、甘肃、宁夏、新疆、内蒙古等省区将60多个光伏发电项目,100万千瓦的装机容量收入“囊中”,而去年全年国家批复的项目仅为36个,装机容量仅为33.5万千瓦。
  有业内人士认为,全球光伏装机经过几年的爆发式增长后,规模基数比较大,加上经济形势的影响,增长幅度放缓也在情理之中。随着石油、煤炭等矿产资源的日益减少,新能源在总的能源消费占比势必会越来越大,未来光伏产业依然具有很大的发展前景。

  为何选择投资光伏产业

  一直是将“代工”为主要盈利的富士康如今也在转型,“代工”大规模发展是产业界的一次小型革命。由于如今成本优势不再明显,资源也变得相对匮乏,使得珠三角到了产业转型的十字路口,富士康“N连跳”事件,暴露出来的不仅是企业与员工的矛盾,实在是这种“深圳模式”背后的中国发展模式正在经受挑战。有学者认为富士康代工模式在中国已经走到穷途末路,不是没有道理。
  所以富士康要转型,但为何瞄准光伏产业?
  有报道称,从富士康多年的经营发展看,来自于三个方面。第一是在国内光伏产业困境重重的情况下进行布局,可以以较低的成本进入,既有挑战也是一个巨大的机会。第二是富士康作为一个代工企业,所涉足的领域大多也是竞争十分激烈的,在长期的竞争激烈的环境中已经练就了非常好的功力,就是在各个环节进行低成本管理。第三是低碳能源的需求始终是未来能源需求的方向,光伏产业作为新兴能源产业,目前的困境并不妨碍其未来巨大的市场潜力。

  转型遇挑战

  据报道,其实早在去年,郭台铭涉足光伏产业的想法就已经初露端倪。
  今年9月开始,重磅消息就不断出炉了:9月16号,郭台铭完成山西大同新能源项目的揭牌;9月17号,郭台铭又现身江苏盐城阜宁县,出席富士康在当地的光伏基地项目签约仪式。根据规划,这两个项目的总投资高达1000亿人民币(其中山西项目投入900亿,江苏项目投入100亿),最终两大基地的规模为:多晶硅产能10万吨、太阳能电池及组件达到10GW。
  时隔不到一个月,又有消息称,10月11日,江苏阜宁县招商局确认,富士康位于阜宁的光伏项目尚未投产。郭台铭曾表示,富士康科技集团(阜宁)科技园,将汇聚旗下“光电光伏产业所有的发展项目”。当地政府曾宣布,该项目总投资15亿美元,总规划面积达10平方公里。
  这两年,富士康相继宣布,选址佛山作为集团LED生产基地、在成都投资1800万美元生产锂电池、在晋城投资1000亿元打造精密模具生产基地等。可以看出,光伏电池、LED、锂电池、云计算和物联网等被地方政府看重的新兴产业,都被郭台铭作为助富士康集团转型的重要举措。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 鸿海郭台铭收购夏普谈判将重启 2012-08-06
· 富士康明年造30万台工作机器人 郭台铭保证不裁员 2011-11-20
· 王雪红两月入20亿美元成台首富 郭台铭降至第五 2011-05-28
· 郭台铭不应沦为“替罪狼” 2010-05-28
· 郭台铭“掠夺式经营不可持续” 2010-05-28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投资回升速度取决于融资进展·[思想]全球债务危机 中国如何自处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证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