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监管层挥舞起的“维稳”大旗,洛阳钼业和浙江世宝双双低下了高昂的头颅。 在香港股市闯荡已逾三年、9月回归A股的洛阳钼业,原本雄心万丈意欲将年内“第三IPO”的名号揽入怀中,可惜管理层一声令下,其发行量便被砍去大半,发行价也从原来将近7元/股缩减至3元/股,募资金额更因此缩水逾八成,从36亿元大幅缩减至6亿元。 随后,回归A股的浙江世宝遭遇相似的命运。该公司雄心勃勃的IPO计划也生不逢时,筹资规模被迫大幅缩减九成至3870万元,最终沦为2009年IPO重启以来“最迷你”的新股。 而素来以“三高”闻名的新股遭遇如此无情打压,不少投资者甚至开始欢呼雀跃;但值得警惕的是,当“闲不住”的监管之手高高举起之际,不但市场规律受到严重干扰,新股发行制度改革也有了重走回头路的风险。 众所周知,2008年下半年,随着金融危机席卷全球,A股随之终结了史上最大的牛市,并且迅速步入熊市通道,当年上证综指一度下探至1664点以下,全年跌幅甚至超过六成。 出于稳定股市的考虑,监管层2008年叫停IPO,并着手启动新一轮发行制度改革。此后在长达八个多月的时间里,IPO一直处于空窗期。 直至2009年,A股在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相助下重返牛市,《关于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新股发行制度的指导意见》也于2009年5月末正式出台,停摆多时的IPO才最终得以重启。 新一轮改革举措完善了新股询价和申购的报价约束机制,形成进一步市场化的定价机制,并且确立了以市场化作为新股发行制度改革方向。当然,在放松定价的同时,证监会依然将发审权牢牢掌握。 同时,随着新股发行制度改革的徐徐展开,加上二级市场开始活跃,IPO重启后迅速迎来了春天。根据Wind数据显示,2009年、2010年和2011年,A股IPO募资总额分别约为2022亿元、4911亿元和2720亿元,连续三年独步全球。 然而,当一级市场放开脚步狂奔之际,“三高”症开始流行,股市逐渐沦为散户的“绞肉机”,新股发行制度也因此饱受诟病,从而成为众矢之的。 Wind数据显示,截至今年的10月31日,2009年以来发行的884只新股接近九成处于“破发”状态,其中坚瑞消防、雅致股份等30只个股更折价逾七成。面对此状,新股发行制度改革再次被推至风口浪尖。 也正因为如此,郭树清履新后便将改革的大刀挥向新股发行制度。今年4月1日,证监会正式出台《关于进一步深化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新一轮新股发行制度改革宣告启动。 此次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引入个人询价制度;提高网下配售比例;取消现行网下配售股份三个月的锁定期;启动存量发行;确立发行人为信息披露第一责任人;继续完善对炒新行为的监管措施等。 平心而论,新规颁布实施后,“三高”症状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根据新金融记者统计,截至今年的10月31日,新规出台以来发行的101只新股平均发行市盈率为29.76倍,略低于今年新规发布前发行的48只新股30.78倍的平均市盈率;与2011年新股平均48倍的市盈率相比,更是出现了大幅度回落。 即便如此,市场对这次改革并非没有微词,有人认为它陷入了小修小补的技术性微调中,间接强化了行政审批,甚至有在市场化的道路上“开倒车”的嫌疑。而且,新一轮发行制度改革中配套的“限炒令”更给人“按下葫芦浮起瓢”的感觉。 虽然交易所不遗余力地大力宣扬3月初出台的“限炒令”的成果,但从洛阳钼业和浙江世宝首日挂牌之旅交出的成绩单来看,这一切溢美之词都显得过于苍白无力。 事实上,洛阳钼业以221%的涨幅、87.52%的换手率,以及交易所一纸停牌通告完成了首日挂牌。同样,尽管深交所严阵布防,浙江世宝也遭遇到各路资金的疯狂爆炒,11月2日挂牌的该股首日开盘价为15.62元,较发行价2.58元上涨13.04元,暴涨了505.43%。 值得一提的是,早在申购阶段,打新资金对这两只“瘦身”新股便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洛阳钼业网上发行中签率为0.45%,成为沪市今年以来最受打新资金欢迎的新股之一;浙江世宝更胜一筹,网上定价发行中签率仅为0.1347%,创下三年来新股发行中签率的新低。 显而易见,洛阳钼业和浙江世宝之所以令市场如此疯狂,很大程度上因为其发行定价和募资规模远远低于计划,表面上看好像惠及投资者,但从长远来看,却很容易造成新股便宜且打新很赚钱的表象,将新股发行改革引入死胡同。 中国政法大学资本研究中心主任刘纪鹏曾直言不讳地指出,洛阳钼业和浙江世宝“瘦身”发行并引发爆炒,关键是供求不真实。原本有800多家公司排队,过百家已经拿到批文,但监管层每次只放出一两家,导致新股极易遭爆炒。因此,新股发行制度改革最终还要通过市场化的手段实现真实供求。 如果说当初郭树清的“IPO不审行不行”的惊天一问让众人对注册制遐想联翩的话,此番洛阳钼业和浙江世宝的“瘦身”回归之旅,却让大家清醒意识到,现实与梦想的距离是何等的遥远。 诚然,新一任监管层在呵护股市、保护投资者方面用心良苦郭树清上任至今,累计出台改革新政已超过70项,其改革的决心不可谓不大,但效果并非尽如人意。归根到底,这种零敲碎打式的改革始终未能解决A股根本性的问题价格体系扭曲、供求失衡。 按照有识之士的观点,要医治新股目前存在的种种顽症,要么是以“休克疗法”的方式一步到位直接从核准制改为注册制;要么采取更和缓的方式,逐渐改变当前的实质性审核做法、放弃替投资者作价值判断,取而代之以另一种方式,从程序审核上对拟上市公司作真实性判断等举措。 当然,新股发行制度改革具体该如何落子,需要从整个大局出发,做进一步深入的考量。从目前来看,改革之路依然任重道远,但无论如何,如今“走三步退一步”的改革模式应摒弃,因为这样永远无法到达终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