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防债市无风险幻觉
2012-11-01   作者:刘晓忠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字号
  近日,新疆中基实业发布新中基CP001短期融资券兑付公告,使市场一度担心的信用违约疑云随之消弭,由于其兑付能力源自大股东新疆农六师国资公司等“兵团系”的鼎力支持,成为了继山东海龙和江西赛维之后,又一例政府兜底企业债务的新案例。
  坦白说,地方政府兜底企业债务,尽管使债市浸淫于影子市场有风险无违约的乐观氛围之中,但风险却并未消除,而是以一种更为隐匿的风险串联形式留存于市场。通常情况下,以信用为根基的债市,发债的甲企业寻求实力雄厚、市场信用高的乙企业担保,即类似于非标准化的信用违约互换,属信用增级,可适度降低甲企业的发债成本,增强市场钟情度。
  不过,若为发债企业担保增信的实体,其市场信用无法有效测度,抑或其资产负债率较高,那么信用增级无异于风险捆绑,不仅不会产生信用增级,反而会增加风险串联性。即一旦某家或某个环节出现风险漏洞,风险将呈链式传染,风险能量也将随串联链条的长度而呈指数级跳升。以最近多地政府为企业债务进行兑付担保为例,这如同近年来为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而开发的中小企业集合债等,存在明显的风险串联特征。
  具体而言,为缓解地方支持企业债务兑付风险,地方政府要么通过财政担保支付,要么选择旗下其他企业担保兑付。而若通过地方财政担保支付,在地方财政收入受经济增速放缓等收窄下,地方很容易选择通过“过头税”、非税收入创收等手段,提高财政贴现率,从而反过来增加辖区内企业税费负担。若是地方政府旗下企业互保则容易产生风险传染效应。
  当然,当前国内影子银行隐现的这种担保叠加风险,本质上是国内金融市场缺乏对市场信用的完备认同,从而不可避免地干扰了市场的风险定价和资源配置,导致整个国内影子银行系统越发面临风险失范之忧。如目前机构投资者对城投债等的心态,由去年夏天的“谈债色变”到目前的欣然接纳,恰源自市场投资者达成了一种不成文的默式博弈格局,即市场投资者认为,尽管债市等存在风险叠加,但最终接盘者不是市场投资者而是中央政府,因为中央政府不会对高负债的地方政府视而不见。这种“风险追逐”式投资心态,无疑使金融机构由专业风险管控者变成专业风险传播者,导致影子银行系统风险向银行系统串联,增加金融领域的系统性风险烈度。
  由此可见,当前中央政府应向市场明示不会对地方各类债务提供或隐或显的担保,以消除投资者和地方政府默认中央政府会最终接盘之预期,倒逼债市回归信用定价本位,进而借市场信用定价本位之激励相容的竞合机制,遏制地方或明或暗地无节制扩展债务。同时,当以正视信用违约与风险的关系,即信用违约不一定触发风险失范,无违约不意味着无风险。唯有在可控下充分引导市场释放风险敞口,方能避免风险秘而不宣、宣而不露的交叉叠加。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 严防股市、债市双重欺诈 2012-10-16
· 券商称未来3至5年债市牛市概率大 2012-10-12
· 四季度降息预期或提升债市景气 2012-10-12
· 交易所债市腾挪空间巨大 2012-10-10
· 现券市场走强 债市配置价值渐显 2012-09-28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投资回升速度取决于融资进展·[思想]全球债务危机 中国如何自处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证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