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权不除假特供品难清剿
2012-10-30   作者:李巧宁  来源:证券时报
 
【字号
  当前,一场围剿假“特供”、“专供”商品的专项行动正在展开。围剿行动不仅针对实体店面,还直入网店,大有将假“特供”、“专供”商品一口气清剿的气势。
  从本月初开始,国家工商总局和相关执法部门配合,开展集中清理整顿假借国家机关名义生产销售“特供”、“专供”商品的专项行动。有关部委称,此次专项行动主要针对产品包装、广告宣传中出现利用国家机关或类似内容的名义宣传“特供”、“专供”,假借“特供”、“专供”或类似名义进行虚假宣传,以及含有销售“特供”、“专供”等类似内容的假冒伪劣商品等违法违规行为加以清理整顿。
  从相关部委的措词中可以看出,目前市场上流行的假“特供”、“专供”商品大致可分为两类:一是有些厂家本身承担着为国家机关生产“特供”、“专供”产品的任务,其在市场销售的产品也打着“特供”、“专供”的宣传,这是相关法律不允许的;二是有些厂家本身并没有承担为国家机关生产“特供”、“专供”产品的任务,但其产品却打着“特供”、“专供”的旗号在市场销售,这纯属假冒伪劣。
  对于生产企业来说,自己的产品被选中“特供”、“专供”,那是莫大的荣耀,荣耀背后更是诱人的利益;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享用“特供”、“专供”品,能获得某种心理上的满足,特别是在当前食品安全不容乐观的状况下,“特供”、“专供”品似能给消费者带来一份安全保障。于是乎,在包装上打着“军队”、“武警”、“钓鱼台国宾馆”、“人民大会堂”特供、专供字样的商品充斥市场,有了这些字样的商品价格自然会翻几番。
  其实,真特供、专供品一般是不会在市场上销售的。即使是承担着为国家机关生产“特供”、“专供”产品任务的厂家,其在市场销售的同类产品在原料、工艺等方面也与特供、专供品存在一定差异,更不要说本身就不承担特供品生产任务的厂商生产的商品了。可以说,在包装上打上“特供”、“专供”字样的、所谓的“特供”、“专供”商品与其真实价值是不符的,对消费者构成欺诈,重拳打击之非常必要,这体现了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但问题是,打击效果又如何呢?
  不可否认,通过围剿专项行动,一些生产、销售假“特供”、“专供”商品的当事人定会受到重罚,市场上的假“特供”、“专供”商品之风会有所收敛,专项行动会取得一定成效。但是,专项行动过后呢?
  围剿假“特供”、“专供”商品的专项行动已开展过不止一次。去年,国家工商总局等4部委就曾开展过相同内容的清理整顿专项行动,在当年的行动中,共立案查处案件533起。可刚刚过了一年,假“特供”、“专供”品又卷土重来,又迫使相关部门展开新一轮的专项围剿行动。
  看来,光靠一年又一年的专项行动是不足以让假“特供”、“专供”商品销声匿迹的。要想彻底清剿假“特供”、“专供”品,一些问题值得思考:假“特供”、“专供”为何屡禁不止?是因为它有需求、有市场!为什么会有需求、有市场?是因为真“特供”、“专供”品确实存在,它是专门供给特殊的、有权力群体的,它的“特”、“专”属性着实令一些人向往。
  如果打假,只是为了保真,围剿假“特供”、“专供”商品的专项行动只会演变成一场“猫捉老鼠”的游戏。一旦猫走了,老鼠还会再出来的。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 “真特供”普遍,所以“假特供”泛滥 2012-10-23
· “特供”背后的特权思想更应该取消 2012-10-23
· 工商总局:集中清理网上滥用"特供""专供"标识商品 2012-10-22
· 专家:假冒"特供"商品违反广告法 消费者勿轻信 2012-10-22
· “特供”禁而不止 消费者切莫被误导 2008-11-05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投资回升速度取决于融资进展·[思想]全球债务危机 中国如何自处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证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