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消费者正享受着世界最高的奶价。根据农业部监测数据显示,10月份第3周,内蒙古、河北等10个奶牛主产省(区)生鲜乳平均价格3.31元/千克,同比上涨2.8%。自2010年9月起,国内原奶平均价格跨入了3元/千克的行列,今年1-10月份的平均价格达到3.25元/千克。国际牧场联盟近日公布的全球奶价显示,今年9月份原料奶价格为2.49人民币/千克。中国奶价高于欧洲,也高于美国2.3元/千克—2.8元/千克的价格。 在享受着世界最高价的同时,中国原奶收购标准却以“每毫升2.8克蛋白含量,200万个菌落数”成为世界最差标准。 在乳品安全事故频发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质疑中国原奶价格为何如此“高价低质”。 当前中国原奶的高价来源于两方面。一是国内原奶需求旺盛,加上玉米等饲料价格快速上涨,支撑原奶价格上行。而最重要的是,国内养殖基础薄弱,奶牛单产低,整体养殖风险大,加上这两年外出务工工资明显上涨,造成奶农养殖积极性下降,奶牛存栏增长缓慢。 有人为中国原奶的高价叫屈:欧美传统乳品需求大国经济下滑,乳品需求下降,近两年产量快速增加,供过于求,造成价格快速下降。加上美国新一轮量化宽松政策及相关玉米、大豆减产,都推高着国际粮食价格,后期国际原奶价格亦将回升。如果拿中国价格高点与欧美低点进行简单对比,似有不妥。 这不无道理,事实上,过去十几年里,中国原奶价格实际普遍低于国际平均水平,最低时曾达到1.2元/千克,“奶贱如水”。毫不夸张地说,这些年中国乳业快速发展是建立在对奶农亏欠的基础上。 现在原奶价格的高涨算是对奶农过去价格低廉的补偿。但实际上,这种短暂的补偿利益正被日益高涨的饲料价格所吞噬,奶农真正所获的,依然十分有限。 以2012年9月份为例,内蒙古、河北等10个牛奶主产省原奶平均价格为3.28元/千克,比2010年同期上涨10.1%,而豆粕、玉米市场价格比2010年9月份分别上涨31.7%和23.9%。目前,河北、黑龙江等地部分奶农甚至有一定程度的亏损。 对奶农来说,更为痛苦的是,必须面对国际奶源的激烈竞争。由于国内原奶“价高质低”,国际原料质优价廉,造成这两年进口乳品呈激增态势。数据显示,2012年1-8月,奶粉进口41.38万吨,同比增加19.96%,预计全年奶粉进口有望超过60万吨,同比增幅可能超过30%。 从长期来看,欧美乳业发达国家养殖整体规模化程度高,配套生产服务设施完善,饲料供应充足,原奶在生产成本、品质等方面存在巨大优势。相比较,国内奶牛养殖业正逐步向规模化、集约化为特征的现代养殖业转变,同时还面临饲料、水源等资源使用成本高涨等问题,在此背景下,中国原奶在品质及价格方面与国外的差距将长期存在。 问题的累积不是一天两天。令人担心的是,随着未来中国居民对乳品需求将持续增加,食品安全问题仍将困扰乳业,进口原奶的数量也将不断增长,但问题也随之而来:由于需求激增,国际乳业满足中国需求的难度将加大,未来进口成本会越来越高。所以,当务之急是,应加快中国奶牛养殖业向以规模化、集约化为特征的现代农业产业转变,从根本上解决原奶“高价低质”问题。(宋亮系中商流通生产力促进中心高级分析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