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花大会的存废,说到底是地方政府的一个公共决策。十多年前,创办烟花大会也许是一个“金点子”,但在今天,这个点子的含金量究竟如何、它又是否达到了地方政府的预期,已经很有必要做出重新评价。 10月13日,杭州烟花大会发生了一起意外伤人事故,在运河分会场,两枚烟花中途转向落入观众席,造成151人不同程度地受伤。事故发生后,社会各界展开了对烟花大会利弊和去留的争论,各方莫衷一是。对这一设想中的“重要旅游产品”的未来走向,当地政府目前仍然保持缄默。 杭州烟花大会举办了14届,当地市民对它已经有了一定的依恋之情。伤人事故发生后,虽然不少人认为烟花大会劳民伤财、存在安全隐患,应该果断取消,但也有人认为不应因噎废食,毕竟发生事故是偶然现象,它带给人们更多的还是欢乐和愉悦。持存废意见的双方都停留于常识争论的层面,并未能提供足够有力的依据。而地方政府的沉默,则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某种保留的倾向。 作为西湖博览会的一种余兴节目,烟花大会确实打造了一种绚丽的人造景观。在美丽的西子湖畔,璀璨的烟花腾空而起,人文与自然相互辉映,在给人们带来精神享受的同时,一定程度上也拉动了城区消费。从这个角度说,烟花大会有着它的存在意义。但另一方面,西湖烟花大会每年的花费也相当可观。今年出事故的运河分会场,购买烟花和燃放的总费用大概在45万左右,是三个分会场中最低的。此外,每年的烟花大会还要出动数千警力维持秩序,数量更多的环卫工人则要连夜清理数百吨垃圾。也就是说,美丽的烟花大会背后,其实一直都有常人不太了解的庞大公共支出。只不过,在安全隐患暴露之前,这一支出被公众习惯性地忽视了而已。 任何公共性的庆典活动都会产生社会成本。比如南美和欧洲等地传统性的狂欢节,参加者众多,维护治安和秩序的成本也都很高昂,偶尔也会发生群死群伤的严重事故。但由于它是公众的节日,而且每每能够创造高达数亿美元的经济收入,因而人们完全能够承受各种预期的代价。如果西湖烟花大会有可能成为一个城市的节日,而且确实有力地拉动了城区消费,则偶然发生的一起意外事故很难成为终结它的理由。 那么,决定西湖烟花大会去留的“权柄”又究竟在哪里呢?民意,当然是一个重要的参考标准。如果民间反对烟花大会的呼声非常强烈,甚至强烈到了用脚投票的程度,那么不用说,烟花大会肯定就会走到尽头。但这样的情形未必会出现。地方政府作为烟花大会的创办者,对这个狂欢节目抱有厚望,如果不到万不得已的地步,恐怕也很难下决心把它砍掉。此中的折冲与权衡,的确足以让所有人都陷入纠结的心态之中。 烟花大会并非杭州的传统节日,因而并不具备天然的存在合法性。它的存废,说到底就是地方政府的一个公共决策。既然是涉及到公共利益的行政决策,它就必须依据几个原则:科学性、民主性和合法性。科学性意味着,地方政府对这样一个预期的重要旅游产品必须进行周密的评估和调研,它所带来的综合性收益究竟是远远超过了成本,还是拿公共财政打了个漂亮的水漂?它的成长性是否足以抵消人们的忧虑?民主性则意味着,在向社会各界提供真实完整的调研数据的基础上,政府应委托第三方机构进行科学的民意调查,从而摸清公众的意见倾向,并结合其他渠道的意见进行民主决策。合法性则意味着,在查清烟花大会事故的真实原因之后,对烟花大会的安全性应做出专业判断,如果它仍有可能引发难以避免的公共风险,则应根据相关安全法规予以取消。 十多年前,创办烟花大会也许是一个“金点子”,但在今天,这个点子的含金量究竟如何、它又是否达到了地方政府的预期,已经很有必要做出重新评价。尤其是,在它已经暴露出隐患,并且招致了相当程度的反感之后,以正当的程序审慎地决定它的去留,不失为明智和理性的对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