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9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了《世界经济展望报告(WEO)》,像往常一样,该报告引起了全球经济界的高度关注。 作为中国的经济研究人员,我们特别注意到,依据该报告对于2012-2017年期间中国GDP以人民币和美元计量的预测数据,可以直接推算出一个关于人民币汇率预测的结果,即在2013-2017年的未来5年中,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将出现贬值,年平均汇率将从2012年的6.3251元人民币兑换1美元,贬值到2017年的6.6793元人民币兑换1美元,贬值约5.3%。但是,在该报告中,IMF又宣称,人民币等货币存在低估。这两者之间显然是相互矛盾的。 人民币汇率存在低估,是最近几年IMF多次强调的一个观点。2011年IMF发布的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2011年第四条款磋商工作人员报告》,声称人民币汇率存在显著低估。就在今年的7月份,2012年磋商报告声称人民币汇率仍然存在中度低估。2012年磋商报告的这一评估结果,当时就没有得到中国政府相关部门的认可,中国政府相关部门的观点是;人民币汇率接近于均衡,或至多是微幅低估。 作为全球重要的国际金融组织,尤其是担负着对成员国汇率进行监测的职责,IMF在同一份报告里面出现这样相互不一致甚至是相互矛盾的评估和预测结果,不仅使我们感到不解,恐怕社会公众会更加不解。既然认为人民币汇率存在中度低估,为什么在此之后人民币汇率还会出现持续的贬值呢?反过来讲,如果说人民币将要出现持续贬值,为什么IMF的评估结果是人民币汇率存在中度低估呢?究竟是IMF评估汇率的方法出现问题了,还是其预测出现偏差了呢? 根据我们对IMF预测方法的了解,IMF在进行预测时,一般假定相关国家货币的实际有效汇率保持稳定。实际有效汇率是由名义汇率和价格水平所决定的,由于IMF对中国未来五年消费价格上涨率的预测要高于主要货币发行国的消费价格,只有在人民币名义汇率贬值的情况下,才能维持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保持稳定的假定,这也许对IMF对人民币汇率的预测结果有一定的解释作用。但问题在于,这样的假定与过去几年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保持升值趋势的情况明显不符。这也难怪,在过去几年中,IMF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总是预测,从报告发布的下一个年度开始,中国经常账户顺差占GDP的比率将要回升,但总是与事后的实际结果不符。 如果事情到此为止也就罢了,问题在于,近年来,IMF基于人民币名义汇率将要贬值的假定而得出的预测结果,多次被彼德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经济政策研究所等美国智库作为依据,再去估计人民币汇率被低估的程度和对美国就业的影响,并在西方媒体上广为宣传,误导了美国民众甚至是国际社会。因为美国普通民众并不知道,IMF预测结果建立在人民币名义汇率贬值的基础上。基于这样的假定和预测结果再去进行人民币汇率水平的评估,结果可想而知,实际上有循环论证的嫌疑。 尽管IMF的评估方法或者预测方法本身存在明显的问题,但关于人民币汇率低估的评估结果,和经常账户顺差占GDP比率将要上升的预测结果,为施压人民币汇率升值提供了所谓理论支持,而普通老百姓想当然地以为IMF是权威性国际机构,对其中谬误缺乏认识,因此,有必要对其中的错误予以揭示,以避免谬误流传,误导公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