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我国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协调发展
2012-10-10   作者:张厚明 刘世磊(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赛迪智库)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字号

  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严峻。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还在持续,国内实体经济经营环境不佳,特别是中小企业生存发展面临严峻考验。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的重要阶段,促进我国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协调发展,加强金融政策与产业政策的衔接配合,对于推动我国新型工业化进程,进一步提高工业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保持国民经济健康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关系

  (一)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彼此依赖并相互促进
  首先,实体经济发展需要借助于虚拟经济。虚拟经济可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整个实体经济运行效率。当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发展较为协调均衡时,虚拟经济通过其价格发现功能引导社会资源的流向,通过市场价格与供求机制推动资本向生产效率更高、经济效益更好的实体经济行业或领域流动,进一步提高相关行业经济效益的增长,并通过产业链带动上下游产业发展,实现整个产业的结构优化调整,以此提高社会资源的整体配置效率。
  其次,虚拟经济发展也依赖于实体经济。实体经济为虚拟经济的发展提供物质基础。虚拟经济的产生和发展,都必须以实体经济为物质条件,否则它就成了空中楼阁。此外,实体经济的发展会对虚拟经济提出许多新的要求,使得虚拟经济能够产生并持续发展。最后,实体经济也是检验虚拟经济发展程度的标志。虚拟经济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应该是实体经济,即发展虚拟经济的初衷是为了进一步发展实体经济,而最终的结果也是为实体经济服务。
  (二)虚拟经济过度背离实体经济会产生较大风险
  首先,虚拟经济过度背离实体经济会扭曲资源配置方式,降低资源配置效率。在虚拟经济发展的膨胀阶段,投资于股市、汇市和房地产市场等都可以得到比投资于实体经济高得多的回报率。虚拟资产价格猛烈上涨以及市场通胀预期等因素会加大通货膨胀压力,并诱导更多实体经济中的资金出于保值或是追逐超额利润的目的,进入到虚拟经济市场中寻找“牟取暴利”的机会,进行虚拟资产投资或投机交易,如此一来就会挤占实体经济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所需的投资与流动资金,从而严重影响了实体经济领域的正常消费与投资。
  其次,虚拟经济过度背离实体经济会形成资产价格泡沫,积聚经济风险。在虚拟经济发展的膨胀阶段,其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将全面演变成为“挤出效应”甚至是“破坏效应”。虚拟资产价格的非理性上涨不仅会引发通货膨胀,还会诱导大量境内外“热钱”或是投资于房地产等固定资产,从而推动资本品价格上涨,或是直接进入到虚拟经济体系进行短期投机交易。当这些投资热钱流入到虚拟经济市场中,又会形成更加严重的市场流动性过剩,在这些因素的相互综合作用下,将进一步推动虚拟资产价格的螺旋形上升,从而形成大量的资产价格泡沫与“虚幻财富”,给整体经济的稳定运行隐埋下巨大的风险。
  最后,虚拟经济的跨国扩张严重危及世界经济安全,特别是对发展中国家的实体经济造成巨大冲击。国际金融危机会通过贸易、FDI渠道和金融市场跨国传染,并对世界各国的实体经济产生巨大的冲击效应。当前金融市场的全球一体化和金融业务国际化、自由化,使国际资本流动急剧增长和快速扩张。特别是在金融创新的推动下,以各种对冲基金为主的国际投机资本也应运而生并迅速增长。国际投机资本对某个地区或国家的巨大冲击往往会带来国际性的经济动荡,特别是对广大的发展中国家,其冲击力和影响力则更大。

  二、当前我国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从整体上看,我国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不小差距。一是从经济发展程度来看,我国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综合实力和人均GDP与发达国家相去甚远;二是从经济增长方式看,多年来我国一直依靠资本投入来实现经济增长,与发达国家依赖消费需求的经济增长模式相比缺乏可持续性;三是从经济结构看,我国在发展IT业、高端制造业等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产业方面,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四是从金融体系发展程度看,我国金融业发展历史较短,金融监管手段、方式落后,高水平的金融监管人才匮乏,金融创新不足,金融机构抗风险能力较差等问题仍较为突出。
  其次,我国存在着社会流动性过剩和实体经济流动性不足并存的矛盾。我国国际收支的双顺差、强制结售汇制度以及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而实行的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等导致社会流动性过剩。据统计,2008年至2010年三年间,人民币各项贷款共计新增22.45万亿元,占2010年末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的46.85%,大大高出正常年份的新增量。 2011年全年人民币贷款增加7.47万亿元,预计2012年新增贷款 8万亿—8.5万亿元,余额同比增长14.5%至15.5%。而另一方面,实体经济融资困难,部分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资金不足的问题却长期存在。
  再次,投机性资本非理性膨胀,产业“空心化”趋势日益显现。受投资渠道狭窄、社会闲置资金及热钱投资欲望强烈的影响,各类投机性行为不断出现,造成投机性资本的非理性膨胀。从房地产市场来看,近年来我国房地产价格上涨速度过快,房地产市场长期占用大量资金。 2009年全国新增房地产贷款2万亿元,占各项贷款新增额的21.9%。 2010年新增房地产贷款2.02万亿元,占全部新增贷款的25.4%。 2011年随着各项调控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房地产市场走势回稳,主要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增速放缓,全年房地产累计新增贷款共1.26万亿元,虽较2010年有所下降,但其占同期各项贷款增量的比例仍然达到了17.5%。
  最后,我国金融市场存在的痼疾制约实体经济发展。一是融资功能的缺陷制约实体经济发展。居民可以运用的金融工具少且储蓄方式单一,银行系统将储蓄存款向贷款及投资转化的功能欠佳,银行负债和资产运用的协调性差。二是风险管理功能的缺陷制约实体经济发展。长期以来,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在国家的金融纵向控制下只能将绝大部分贷款投向国有企业,大量的系统性风险——体制性风险很难加以分散。三是公司治理功能的缺陷制约实体经济发展。例如,目前由于我国国有银行在银行系统中占主导地位,银行中介的监督和激励功能较弱。

  三、促进我国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一)不断优化实体经济发展的金融政策环境
  首先,应加强金融服务于实体经济的总体能力,促进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协调发展。当前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的过程中,应注意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协调发展,在政策上鼓励金融结构的调整与实体经济发展相适应。金融结构的构成应适应储蓄和融资需求的变化而更加多样化,以保证更多的货币资金被高效率配置到实体经济中去。应确保银行等金融机构把资金配置于最需要、效益最好、最有发展前景的企业,有效解决实体经济融资难、融资贵问题,防止虚拟经济过度自我循环和膨胀,防止出现产业“空心化”现象。
  其次,应优化金融市场结构,使其符合经济发展阶段要求,并能对国家发展战略、产业政策做出正确适度反应。当前,必须优化金融市场结构,完善金融服务组织体系。应降低金融机构的准入门槛,增加市场竞争;推进金融机构股权多元化,切实打破垄断,放宽准入,鼓励、引导和规范民间资本进入金融服务领域。扩大对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的融资,增加服务于中小企业的中小型金融机构,有效缓解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加快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发展,引导市场资金加强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转移、工业转型升级等方面的支持。
  最后,应进一步促进金融体系市场化改革,加大市场机制配置资金的作用,减少政府对金融机构的干预。汇率、利率等核心金融参数的形成应主要由市场决定,使其基本反映供求。重点推进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让利率更准确地反映投资替代消费的机会,让汇率的变动更多地反映市场意愿,提高资本自由流动的程度。同时,应通过完善监管体系来加强风险管理。
  (二)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有效满足实体经济发展的资金需求
  首先,应根据当前经济金融运行情况,按照“总量适度、审慎灵活、定向支持”的要求,对货币政策适时适度地进行预调和微调。积极运用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再贷款、再贴现等货币政策工具,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的金融支持力度。各金融机构应准确把握金融宏观调控的力度、节奏和重点,高度重视存款增长放缓的约束,妥善解决资金来源与运用之间的矛盾,确保信贷总量与实体经济的发展需求相适应,以及投放节奏与实体经济的运行节奏相衔接。
  其次,应着力优化信贷结构,充分发挥货币信贷政策导向效果评估的引导作用。各金融机构应进一步优化信贷资源配置,加强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特别是对符合产业政策、有市场需求的企业,尤其是对小型微型企业的信贷支持。加强货币政策、信贷政策和产业政策的协调配合,科学评估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的实际效果,探索评估信息面向金融机构、地方政府和社会公众发布的渠道、形式和范围,促进金融机构提高服务实体经济的意识和能力,坚持“区别对待、有扶有控”的原则,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的发展。
  最后,应积极拓展“绿色金融”、“科技金融”,大力发展“小微金融”和“民生金融”。各金融机构应加强与科技、技术管理部门和辖区内各工业园区的合作,创新科技贷款体制机制,促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优先满足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装备制造业的金融需求。从节能环保、新能源、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对项目贷款进行分类,积极发展绿色贷款,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各金融机构要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加大对企业信贷支持力度。同时,要进一步加大对小微企业贷款的专营机构管理、建设和资源配置力度,确保小微企业信贷投放增速不低于全部贷款平均增速。
  (三)以规范民间信贷为契机,拓宽流动性通往实体经济的渠道
  首先,应构建多层次的信用担保体系,解决新兴产业和企业融资过程中的担保难、抵押难等问题。针对科技型企业“不确定因素多、可抵押资产少、信用积累不足”等特点构建包括政策性、商业性和互助性在内的多层次信用担保体系,减少融资成本,提高融资效率。
  其次,应构建与企业构成相匹配的多层次“金字塔”型资本市场体系。要通过制定转板制度,进而探索实行市商制度和注册制,构建合理的退出机制,改变我国“倒金字塔型”的资本市场结构。要做大债券市场和产权交易市场,稳步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
  最后,应构建以天使投资、风险投资、私募基金为主体的多层次股权投资体系。股权投资具有筛选发现、企业培育、风险分散和资金放大等功能,在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大有作为。当前要构建完整的创业投资链,大力发展风险投资和私募股权基金,完善天使投资机制,打造以高新区为载体的股权投资聚集地。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 美联储QE3须着力支持实体经济 2012-09-18
· 银监会:商业银行要进一步加大服务实体经济力度 2012-09-17
· 中国新增贷款超预期 实体经济仍忧“望梅止渴” 2012-09-11
· 上海证券报:制造业劳务聘用量和报酬双降实体经济面临较大压力 2012-09-06
· 促进更大社会力量和资源向实体经济集聚 2012-09-04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夏斌:人民币汇率不能一浮了之·[思想]刘宇:转型,还须变革户籍制度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