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稳增长的政策基调下,近期发改委加快项目审批进度,仅三季度公布的项目总投资额就超过5万亿元。鉴于项目从获批到配套资金落实到位有3个月到半年的时滞期,预计四季度社会融资规模将大幅提高。 发改委网站公布的数据显示,9月初以来,发改委公布的批复项目包括25个城轨规划、13个公路建设、10个市政类项目和7个港口、航道项目,总投资规模超过1万亿元。三季度以来,发改委公布的批复项目总投资额为5.02万亿元左右。进一步观察,9月公布项目的实际批复时间分布在4至8月。其中,4月批复项目3个,5月批复3个,6月批复17个,7月批复11个,8月批复22个,项目审批逐月加速的趋势明显。 观察人士认为,国家将对这些项目的融资给予政策倾斜,这些项目配套资金的落实可能导致四季度社会融资规模大幅提高。从项目本身观察,资本金靠地方政府自筹,占比25%至50%,而银行信贷、企业债、公司债、委托贷款、信托贷款等社会融资形式将是项目的重要融资渠道。 首先,银行信贷仍是主要资金来源。随着土地出让收入的增加,目前地方融资平台的现金流状况明显好转,商业银行对地方融资平台的信贷投放已经放松。有消息称,监管部门日前明确要求商业银行紧密结合经济运行周期特征,及时调整信贷政策,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尤其要加大对铁路、公路等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保障性安居工程的信贷支持。 观察人士预计,由于以银行信贷为主的间接融资仍占社会融资规模的50%以上,随着稳增长政策的陆续出台,信贷投放节奏将出现相应调整。如果年底前通胀形势并不严峻,四季度信贷投放将会超出1.6万亿元的目标,今年信贷投放总量有望突破8万亿元。 不过,各家银行对信贷风险颇为忌惮,2009年以来信贷投放导致的风险隐患仍在不断消化,所以银行自身的信贷投放动力并不强。此外,央行仍担心信贷扩张导致通胀反弹,所以近期在货币政策工具的选择上一直倾向于针对性、可控性更强的逆回购,而不是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来增加流动性。观察人士指出,10%左右的信贷增长较为适宜,这将有助于支撑基建投资复苏,且不会引发通胀形势的恶化。 此外,近两年来,受制于贷款规模和资本约束,银行表外融资活动日趋活跃。从央行提供的数据观察,三季度以来,表外融资出现加速之势。今年8月,委托贷款增加1046亿元,是今年以来的最高值。8月信托贷款增加1180亿元,同比多增1004亿元,是当月金融统计数据的最大亮点。在银行资金受限的情况下,委托贷款和信托贷款等银行表外融资或许成为解决当前地方项目资本金不足问题的渠道。在投资项目获批后,四季度银行表外融资的大幅增长也将有助于项目配套资金的兑现。 其次,债券等直接融资将是社会融资结构调整的方向,其占比未来有望继续提高。今年1-8月,企业债券融资额高达1.33万亿元,在社会融资规模的占比持续提升。近期监管机构的一系列动作令市场对四季度债券融资规模寄予厚望。6月下旬至7月初,银行交易商协会两次召开会议,拟全面放松城投公司发行中期票据和短期融资券,发改委自今年初大规模放行城投债发行后,7月准备进一步降低城投债的发行门槛,即允许非百强县发行城投债,并考虑推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私募债等。这些大幅度的政策松绑效应有望在四季度集中展现,带来债券融资规模“井喷”。这些措施有望进一步刺激城投公司的发债热情,下半年城投公司的债券融资规模很可能超过上半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