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将一些新闻“整合”阅读,往往别有意味。据9月4日《证券日报》报道,9月3日晚间,贵州茅台发布公告称,自2012年9月1日起适当上调部分产品出厂价格,这些产品平均上调幅度约为20%~30%。 另据9月4日《中国经济周刊》报道,7月20日,在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主办的“鲨鱼可持续利用会议”会议上,一些专家表示,目前中国沿海的鲨鱼捕捞都是兼捕所得,不存在专门捕捞鲨鱼的作业,鲨鱼基本保持了种群数量的平衡。此外,只要有经济鱼类的捕捞,就必然会有鲨鱼的捕捞,被捞获的鲨鱼基本上无法再存活,不利用它反而是一种资源的浪费。有人说,国内鱼翅行业开始反击了。 毫不畏惧“三公消费禁喝高档酒”的政策,茅台逆势提价,显得底气十足;在禁食鱼翅刚刚取得阶段性成效时,行业协会又提出了“拒食鱼翅是一种资源的极大浪费”这样惊世骇俗的观点,大有逆势反击的意思。而现在的问题是,面对茅台和鱼翅的“绝地反击”,又该如何应对? 应对的方法,是相关禁喝、禁食的政策吗?似乎不是。以茅台为例,正如报道中有专家说的那样,在数量增长不太可能的情况下,只有提价才能增加公司的利润。由此引出的问题是,即便有“三公消费禁喝高档酒”的政策,茅台的销售依然没有受到太大影响,否则,贵州茅台也就不会有逆势提价的底气。再以鱼翅为例,根据《中国经济周刊》的预测,按照每天消费1.5万斤鱼翅、每碗鱼翅汤中的鱼翅含量为30克、每碗售价为400元粗略计算,仅在北京地区,每天的鱼翅销售额为1亿元,年销售额365亿元。由此我们难免担忧,在禁喝高档白酒的政策效用并不明显的情况下,即便有禁食鱼翅政策,成效真的就能满足期待吗? 《中国经济周刊》报道中一位业内人士的话,可谓一语道破天机。在这位人士看来:鱼翅的消费群体一般比较高端,主要集中在有钱的商人、官员和明星艺人。“我们就是定位在1%的人群,可以消费得起我们这个产品。”而商人与官员之间的消费关系又是什么呢?报道中一位企业家的话更能说明问题:只要是公务宴请,这位企业家一般都会点鱼翅。“我自己倒谈不上爱吃,但鱼翅是个符号性东西,和茅台、鲍鱼等一样,代表着你的诚意,客人一看桌上有这些东西,知道你很重视他,尊重他。这个很重要。”
是的,事实上也的确如此,从茅台到鱼翅,都是符号性和象征性的东西。商人与官员之间公务宴请,必须用茅台和鱼翅“撑门面”,目前而言尚难规范和约束。但既然有已经出台的“三公消费禁喝高档酒”的政策,即将出台的“公务接待不得食用鱼翅”政策,就应该想方设法将其效用最大化发挥。但正如我们看到的那样,面对这样那样的禁令,公务接待从来就都能利用各种隐蔽的方式合理规避。以温州的“60元工作餐标准”为例,所指的也仅为市内各单位相互接待的工作餐,而接待市外单位或上级机关公务宴请,则另有一套标准。 所以说,为应对茅台和鱼翅的“反击”,有了禁喝、禁食的政策,有了类似“60元工作餐标准”,还远远不够。茅台和鱼翅是如此,拉菲和鲍鱼等,相信也不例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