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以往来看,中央在经济增长放缓时会放松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但今年似乎有些特别:自年初以来经济运行出现明显下滑势头,但中央一直强调坚持调控政策不动摇。更让市场意外的是,7月GDP已跌破8%,而中央在8月初还派出督查组到地方检查房地产调控政策的落实情况。 这似乎在暗示,中国宏观经济决策正在选择新的方向,“去房地产化”成为新的共识。从过去十年来看,依靠房地产市场发展可拉动经济快速增长,创造“高增长、低通胀”的完美组合。但后果同样十分严重,主要表现在:其一,收入分配结构严重恶化,土地价格的上涨导致居民的财富被“剥夺”。其二,导致产业空心化,土地价格的快速上升不仅导致工业及服务业的成本大幅度提高,而且导致资源向房地产市场集中。其三,恶化了社会治理结构,土地矛盾越来越尖锐。 过分倚重房地产的中国经济运行蕴含着巨大的风险。从日、韩等成功案例看,中国经济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关键是两点,一是理顺收入分配,二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要实现这两个条件,都必须遏制房地产价格的上涨。 但也应看到,中国经济的“去房地产化”知易行难。土地价格一旦停止上涨,就会出现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对经济与金融产生巨大冲击。去年三季度以来,随着房地产投资增长速度的放缓,钢铁、水泥、煤炭、石油化工、家电等行业立即出现产能过剩的困境,经济增长速度掉到了8%以下。笔者认为,这还只是一系列“坏消息”的开端,更大的挑战还在后头。 房地产价格的下跌对中国经济为什么有如此大的杀伤力?要理解这一点,首先应该看清楚中国经济与房地产市场之间的逻辑关系。 中国房价在过去十年里几乎一直呈现上涨状态。其实,类似故事在日本和东南亚很多国家都上演过,这些国家的经验表明,房价不仅会跌,而且可能会跌得很惨,涨得越多则跌得越深。房价上涨的逻辑往往是一样的:出口顺差推动本国信用扩张,信用扩张刺激投资扩张,投资扩张提高居民收入,推动房地产价格上涨。但如果投资的扩张导致产能过剩时,则国际资本开始撤离,一切繁荣的景象都将落幕。 产能过剩与房价下跌互为因果关系。当出现产能过剩,则产品价格下跌,企业利润下降,工资收入减少,就业恶化,结果必然是房地产价格下跌;房价下跌会导致房地产投资减少,钢铁、水泥等工业产品需求减少,产能过剩必然出现。 当前,我国的工业普遍出现了产能过剩现象,但房地产价格还相当坚挺。这符合资产价格“大牛市”的特征。因为房价上涨的时间持续太久,没有人相信房价会下跌,开发商的“降价促销”立即招来大批投资者抢购。因此,大牛市的顶部往往会持续较长时间。 当房价真正开始下跌,产能过剩的矛盾将更加尖锐,经济增速还将进一步放缓。有人看到中国经济面临的挑战,建议再来一次“四万亿投资”。笔者认为,重复走老路是一条死胡同,唯有坚持“去房地产化”,努力调整经济结构,中国经济才能迎来大有希望的明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