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经济增速放缓和地方财政压力,楼市调控会不会半途而废?温家宝总理14日在记者招待会上已经回答得精彩绝伦。 确实,中国房地产行业过去的发展史上,几乎就不存在“末日景象”。当商品房制度改革以来,起初因为认识和观念的缺失,并没有得到居民的热烈追捧,即使到1998年政策性“一刀切”终止福利分房,也都没有立马让房价插上翅膀飞起来。但是,经过长达10年的改革预热,住房的商品属性被市场化手段发现,2003年以后投机者快速觉醒,潜藏在房子中的“黄金屋”被先知先觉者发现,钢筋水泥冷冰冰的建筑物成了财富的宝藏,吸引了使用信贷杠杆按揭“淘宝者”蜂拥而至。有多少人享受到了房地产飞速飙涨的盛宴,恐怕没有人心中会有末日情结。 2012年注定是房地产行业的一劫,楼市陷入低潮的迹象越来越明显。说明住宅价格连续十数年上涨之后,已成强弩之末了。 中国经济去房地产化,是具有历史必然的大局。考察全国100个样本城市,其住宅平均价格下降成为趋势。虽然地产商不惜代价和市场博弈,包括利用高利贷高成本融资硬挺,坚持“死扛到底”就是不降价,但预期中宽松货币政策迟迟不见到来,严重削弱了地产商调动资源的博弈能力,价稳量跌的短期僵持局面悄然瓦解,有些地产商不得不靠转让项目地块求生存。 信贷政策稳健的定调,给了房地产整个行业致命的一击,促使房地产内部加速“去杠杆化”,累计库存相对过剩益发严峻。等到地产商逐渐反应过来,真正想尊重市场价值规律,想降价断臂求生的时候,才发现驱逐了投机客的房地产市场,真正的有效居住需求只存在于低端保障房市场,根本不在动辄数百万元计的高端商品房市场。“末日情结”还真像一道魔咒,独霸支柱地位十数年的房地产行业黯然失色,不得不让位退出支柱产业的经济“圣坛”。 中国的房地产业“失宠”,导致了房地产商的集体失落,他们感觉到了前所未有的严冬奇寒,被笼罩在一股“末日情结”中,过去那种连躺着睡梦中都能轻松赚钱的好日子,开始沉淀为过眼烟云的南柯一梦,只能依稀恍惚咀嚼“甜蜜的回忆”了。 房地产业的噩梦也让地方政府唇亡齿寒。出于摆脱财政困局的利益攸关,地方政府也可能有意识错判形势,直接或间接跨越政策红线,出手搭救楼市中挣扎的地产商,少不了高明些的以市场方式运作,让政府投资平台公司接盘地王项目,保护一城一地房价不至于崩盘;也有干脆出台变相救市政策的,直接以购房入户刺激购买力提振楼市,等等不一而足。当然,这种敢于冒天下之大不韪的鲁莽举动,逆历史潮流而动的草率举措,最终不得人心而短命收场将是必然的。 确实,总理记者招待会上的讲话,无疑坚定支持了中国经济“去房地产化”路径是契合了经济发展的历史趋势。房价回归价值原点,不仅是自然规律的体现,也是经济转型的要求;房产回归居住功能,不仅是民生诉求的体现,亦是提升经济品质的追求。转型增长,文化繁荣,把物质的满足,提升到精神的富足,是中国经济迈向未来的突破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