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论18亿亩耕地红线该不该守
2012-08-22   作者:李斌  来源:证券时报
 
【字号

  本栏目8月15日刊出了《18亿亩耕地红线该不该守》一文。该文的主旨是作为笔者所主张的政策组合的一部分,建议取消18亿亩耕地红线,向房产商敞开供应土地,并通过加大粮食进口来弥补食物供需缺口。该文刊出以后,引起不少非议。在笔者看来,围绕住房、土地与粮食问题,多年来流行着大量的谬见,这些谬见危害甚巨,急需澄清,为此笔者再行说明如下。
  城市化具有节省土地、而不是浪费土地的功能。种植业是最为耗费土地的产业,村庄也是最为占用土地的居住方式。城市化的目的在于使大多数农村人口放弃这种分散的、消耗土地的生活方式而集聚在一起,以便创造更高的经济价值。老上海人说“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讲的就是这个道理。由于我国不仅是一个地理大国,而且是一个人口大国,两者相加,导致这种“集聚效应”尤其显著。例如,一项研究表明,1986~2005年间,我国城市的人口密度净增了两倍。所以,无论过程如何,城市化的最终结果,一定会倾向于为农业生产腾出更多的土地,而不是更少。为着扩大耕地数量的目标,城市化一定是一个福音,而不是一个灾难。这个道理并不难懂,可惜,了解它的人似乎并不多。只要一提到工业化和城市化,无论官方还是民间,许多人都敏感得很,马上想到耕地要减少了,粮食要紧张了。
  然而,从统计数字看,耕地数量的确是下降的,这又是怎么回事呢?这就涉及笔者所强调的迂回性。旧城区要改造,要有周转房;要让老居民们先住进周转房,然后再拆旧盖新。城市化的道理与此相同。城市化首先要求在城市中铺新摊子,扩大用地规模;然后农民逐渐地迁入城市。在此期间,城市在扩大,但村庄不会同步同比例地缩小。一户农民进了城,乡下的房子马上消失,城里的房子马上出现,这都是不可能的。只有当城市化深入进行到一定的程度,村庄才会加速缩小,城市化节省土地的效应才会显现出来。这个跨度一般需要几十年的时间。
  导致耕地数量下降还有其他一些原因。例如,农村庄基地审批过于宽松,且不能在农户间相互调剂,致使村庄占地净增2亿亩以上。城市的扩张伴随着农村的同步同比例扩张,这是农村政策中的短视之处。又如,各种开发区以超低土地价格招商引资,诱使工商业者圈地,又形成一种浪费。退耕还林共减少耕地1亿多亩,仅此一项就远超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建设占用耕地的总和。我国耕地的占用、损毁、补充等数字历年来都是剧烈震荡、大进大出的,而城市用地只在其中扮演了一个小角色。例如,在供地高峰的2011年,城市建设也只占用了375万亩耕地。城市规模高速扩张了三十余年,我国城市的总面积(建成区)如今其实只有约7000万亩。城市化是一个一次性、阶段性的历史过程,它不会永远进行下去。一个基本的估计是,再占用数千万亩耕地,城市化的主要进程也就大体上结束了。
  18亿亩耕地红线政策的错误,就在于当城市化正处高潮之际,当它需要再占用这几千万亩耕地就可以大功告成的时候,官员们的思想突然卡壳儿了,突然不给地了;他们不分轻重缓急,要把城市用地与农地整理立即挂起钩来。过去流失的那些耕地,他们此时急于要补回来。笔者并非否定土地整理和复垦工作的重要意义,而是说,这些不那么紧急的工作不应与城市建设机械地挂钩,以致耽误了国事的重点,错失了良机,以致房地产泡沫越滚越大。城市化所腾出来的土地,我们早晚会拿回来;暂时不取或少取,它丢不了。在这个过渡期内,可以通过粮食进口来周转一下。由此新增的粮食进口额,应当不会超过我国粮食总产量的10%;况且,它是分散在许多年间逐步发生的。在今后直至城市化全部完成的几十年间,由于土地复垦进程逐步加快等因素,全国耕地数量将很难跌穿“15.6亿亩”这个基本农田面积。城市化的速度今后将会减慢,一二十年后又会迎来人口下降的浪潮。综合考虑这些因素,笔者的主张是,退一步海阔天空;“18亿亩红线”一定要取消,政府如今一定要有向房地产商敞开供地的态度。这个态度非常重要。没有这个态度,任何其他调控政策都将会是杯水车薪,事倍功半。反之,敞开供地,结果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当然,包括需求管理政策在内的其他配套政策也是必需的;对此本栏目将在下期继续讨论。
  也许有人认为,房地产市场目前已经稳定下来了,所以,“18亿亩红线”是否取消,已经无关紧要了。这是大错特错。当前的耕地数量非常接近18亿亩;有了这条红线,就给市场参与者形成了一个强烈的预期:土地很快就要没有了!于是,当事人将会如何作为,也就可想而知了。有人说房子已经盖了很多,因此不必增加土地供应;可是,眼见没有了土地,又实行了限购,已经到手的房子为什么还要抛出来呢?为什么不留给子孙后代呢?所以,现行的政策实际上在大大鼓励二级市场上的惜售,这是近两年来房屋交投不活跃的一个重要原因。“敞开供地”并不是要倾销土地,而是说市场需要多少,就供应多少。只要把需求量管理好了,实际供出去的土地不一定会很多,但这将大大有利于市场预期的转变。预期扭转了,空置的存量房回吐到市场上,其结果反而会造成土地的节约。
  住房与粮食争土地的状况暴露了我国粮食政策立足于“自给自足”思维的一贯错误。为了增加粮食产量,过去的做法是实行简单的规模扩张,结果破坏了生态平衡;如今,又因此限制城市房地产的发展,结果是房价上去了,粮食的自给也没有保住。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的粮食进口势头比去年更为迅猛,而且三大主粮已经全部实现了净进口,粮食自给率全年跌破90%无悬念(从长远来讲,粮食自给率跌到50%,也不是完全不可能的)。同样的事实,可以得出截然相反的结论。有人对此忧心忡忡,笔者则把它看作一个喜讯。因为,这不是在国内粮食减产的情况下发生的,而是国内食物消费升级的一个后果。并不是我们的基本口粮不够吃了,而是广大群众要改善菜单,“开点儿洋荤”。中国人民已经在饥饿的边缘挣扎了几千年,这个不幸的历史终于结束了,这难道不值得庆贺吗?这不就是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之所在吗?
  所以,此次粮食进口的扩大,无关粮食安全问题。一旦国际市场风云突变,我们则退回来只吃国产的米和面,国内的供应还是足够的。因此,那些满脑子战备思维的人,请稍安勿躁。我们被逼上了这条路,其实是被强迫学习了一个道理,这就是经济分工: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地广人稀的国家种植和出口粮食,人稠地狭的国家则发展工业,进口粮食。我们在自己的国土上建立工厂,为外国生产工业品,我们就有权利、也有能力享用来自外国的食物。粮食进口的增长还可以给我们这样的启发:从现在起,假如我们主动地、有意地多进口一些粮食,培育一些稳定的海外供应基地,从而给国内的发展和生态保护多留一些空间和余地(而不是像现在这样首先把国内的潜力发掘到最大),这是不是一项更为明智的战略呢?

  相关稿件:18亿亩耕地红线该不该守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 18亿亩耕地红线该不该守 2012-08-15
· 守住18亿亩耕地更要靠农民 2012-02-06
· 粮食安全不止是18亿亩耕地红线 2010-07-30
· [博客]粮食安全不止是18亿亩耕地红线 2010-07-30
· 18亿亩耕地红线完全不必要 2010-07-28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夏斌:人民币汇率不能一浮了之·[思想]刘宇:转型,还须变革户籍制度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证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