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矛盾焦点上寻找中国经济突围口
2012-08-14   作者:温建宁(上海金融学院财税与公共管理学院)  来源:上海证券报
 
【字号
  7月宏观经济数据出人意料地低迷,颇能说明中国经济已遭遇瓶颈,对过度金融刺激产生了效应疲劳,需要创新思路的新政策导引。当然,这也给把中国经济当成神奇永动机的人,给那些认为中国经济“只要给点阳光就灿烂”的人敲响了警钟,迷信政策刺激经济立竿见影的人该清醒了。
  中国经济三十多年的高增长,让一些人生出了诸多不切实际的幻象,但经济历史终究是条充满了未知数的河流,在可测与不可测之间随机游动,也就把不确定性演绎为跌宕起伏的惊涛骇浪,制造出突兀纵横毫无征兆的困局险境。
  由央行和海关总署等权威部门公布的数据,让人深感到中国经济困境的焦点,也就是新问题解决的突围之路,回归经济本源寻找发展经济之根本,以人为本梳理发展经济的目标定位。经济应建立在创造真实财富的基础上、为提升人的幸福感觉服务,货币发行和创造不该完全脱离实体经济。
  据央行数据显示,7月人民币新增贷款增加5401亿元,比6月大幅度降低了3797亿元,降幅高达41.28%,远低于1至7月信贷平均值7705.286亿。这种新增贷款的巨幅波动,今年4月已出现过一次,当月新增贷款6818亿元,比3月10100亿元低了3282亿元,降幅为32.50%。如单纯比较两次降幅,似乎7月的信贷波动幅度只比上半年降幅增加8.78%,好像还在合理范畴之内,其实不然,这一数据背后反映的经济运行中深层次的问题很严峻。
  考虑到利率变动因素会直接作用和影响信贷变动,尤其是当利率降低,或者利率短时期多频次调降,将刺激经济活跃程度,拉动潜在资金需求,推动信贷增幅相应走高,是经济行为中最为合理的解释。7月利率刚刚有过一次高频下调,而且距6月利率下调周期不足一月,短时间之内连续两次利率下调,特别是利率市场化改革破冰,存贷款非对称降息,正常情况下会使资金成本显著降低,由此引导资金的潜在需求爆发性增长,信贷需求会在时滞之后,于7月大幅度释放出来,从而在投放上出现超越6月破万的“井喷行情”才对, 但现在事实恰好相反,多次降低利率,不仅没有刺激信贷需求,新增贷款反而大比例降低,产生这种悖论的根源究竟是什么?是金融内部,还是经济本身?
  依笔者看,悖论的根源是在经济本身,而不是金融货币政策。换句话说,通过货币投放的方式,刺激和拯救经济的政策,在资金投放环节遭遇了有效需求不足。
  一方面,央行发现了宏观经济运行中的问题,所以迅速出手两度降息,政策密度很大,目的很明确,就是急于通过改善货币供给的环境,搭建起通向实体经济为其“输血”的通道,有力、有效拯救深受资金饥渴困扰的经济细胞,防止经济下滑过速。可是,对微观企业来说,他们既迫切需要低成本资金维持企业运转,也迫切需要产品能有顺畅的销路。无奈欧美金融危机拖延太久,外销和内销的需求增长都十分缓慢,产能和产品无法得到全面消化,生产规模扩大的必要性基本不存在,中小企业的信贷需求只限于维持企业最低限度的运行,没有深度依赖增加信贷的现实基础。
  另外,在温州等许多地方,有些借贷激进的企业,因为不当使用巨额贷款,致使企业无力偿还、甚至破产跑路的现实就摆在面前,企业家心有余悸,宁肯缩小经营规模,也不愿冒险扩大资金使用数量,一定程度上压抑了信贷增长。
  要是缺少了经济向好的信心,信贷增长下降将是必然结果。当前,经济下滑已成定局,更特别让人担忧的是,会不会加速下行?在这种背景下,企业平均盈利水平不但将走低,甚至有可能低于银行贷款利率,企业使用贷款不仅无法带来收益,而且将有可能赔钱赔信誉。于是企业行为普遍趋于保守,由过去包括高利贷什么钱都敢用变为小心守业过日子,拒绝银行贷款这个“带刺”的玫瑰,就是洁身自好保存实力的见证了。
  由此来看,央行大降利率,提供最优惠的金融政策,即使资金供给方最卖力气的上门放款,成效恐怕都极其有限。上月信贷规模大幅度走低,正是金融体系有力使不上囧境的反映。
  另一方面,投资政策刺激经济发展,力度和效果取决于政府财政实力的大小。在经历了2008年至2009年强度和力度最大的经济刺激政策之后,执行刺激政策最为积极的地方政府普遍债务缠身,已不具备较大财政实力和经济作为,去推出升级版的新刺激政策。这也就是今年我们看到的现实一幕,地方政府在一季度的3月和第三季度的7月都制定和提出了雄心勃勃的数万亿投资计划设想,却是“雷声大雨点小”付诸实施的寥若晨星,恐怕最大的原因就在于经济下行拉低了财政收入水平,刺激计划因之无法变成立竿见影付诸实施的政策推动力,也成为信贷降幅反而下降根源中重要的一极。
  据财政部的数据,7月全国财政收入1067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808亿元,增长8.2%。税收收入9077亿元,同比增长4.6%,增幅降至10%以下,这既是经济下行减税的结果,也是财政承担刺激经济能力弱化的依据。
  来自海关总署的数据亦表明,7月出口增速同比仅增长1%,为6个月以来的新低。无疑,在世界经济不断动荡的年份,已融入世界经济发展主流的中国经济,想要在不改变产品贸易的条件下,完全摆脱金融危机肆虐的影响,不但在高额外汇储备下不可能,而且出口产能过剩也在国内无法消化。这更说明当今中国经济遇到的问题,已与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的问题大不相同,单纯经济刺激计划需要因时因势而变,共克难关共度时艰,不应单单依靠国有经济体,更应发挥和调动民营企业的力量,发掘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 G20伦敦峰会能否率全球经济突出重围? 2009-03-31
· 中国经济增长再添新忧 2012-08-14
· 谁的经济学管用,熊彼特还是凯恩斯? 2012-08-14
· 中原经济区规划编制启动范围扩至河南等五省 2012-08-14
· 日本第二季度经济增速明显放缓 2012-08-14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夏斌:人民币汇率不能一浮了之·[思想]刘宇:转型,还须变革户籍制度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证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