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酒农残超标一事,将上半年业绩不佳的张裕,推到风口浪尖。8月11日,张裕葡萄酒有限公司召开媒体沟通会,总经理周洪江表示,张裕葡萄酒中的两种杀菌剂均极其微量,远低于欧盟葡萄酒及国家食品的标准,不会对人体健康构成任何影响;该事件为不实恶意报道,会对相关机构和责任人追究其法律责任。
8月9日晚间某证券杂志在其官方微博发布消息称,将3家国内葡萄酒上市公司的10款葡萄酒送国家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检测,均检出多菌灵或甲霜灵农药残留,张裕葡萄酒残留值超过另两家。自此,拥有120年历史的张裕开始忙于应对一场从未有过的危机。但事态发展至今,张裕回应“毒酒门”事件还仅仅停留于说的层面。
当然,召开媒体沟通会可以理解成是做,但这种做其实是为说搭建平台。而且,加入到张裕“毒酒门”解说行列的,还有中国酒业协会和中国食品协会,有媒体就此拟的新闻标题为“两大协会力挺:张裕葡萄酒农药残留未超标”。从张裕总经理周洪江称“按检测结果的杀菌剂含量计算,相当于一个人一生每日喝123瓶葡萄酒,也不会对健康造成危害”,到“两大协会力挺”,可谓是把“说”用到了极至。
但是,从既往一系列品牌危机事件中得出的经验是,光靠说解决不了根本问题——有的在言之凿凿地反复澄清后,最终被揭出确有问题,多年品牌轰然倒塌;更多的情况是说来说去说不清楚,延绵日久,品牌声誉从严重受损到衰败。百年品牌张裕当然不愿意接受如此结果。而且,所谓“两大协会力挺”,某种程度上并不利于张裕澄清事实,反而会加剧舆情的不信任感,因为协会站在行业立场上说谎的情况发生太多。
张裕要走出“毒酒门”,必须回到“做”的路径上来。一者,请负责此次检测的国家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公开真实情况,并诚邀国家质检总局介入事件调查;二者,申请由国家质检总局指定食品权威检测部门,甚至包括被张裕屡次提及的欧盟标准检测机构,对产品进行全方位检测,并公开检测报告;三者,拿起法律武器,申请真相调查和裁决。一言以蔽之,通过一系列有效的实际行动,给消费者一个交代,还品牌一个真相,结果要么是品牌历险弥坚,要么是公开道歉、召回产品、改进质量监控体系,收拾人心,重整声誉。
事实上,在经历了一次又一次品牌危机事件之后,我们太需要一个开放式的“以攻为守”的品牌危机公关案例,而不是被舆论牵着鼻子一层一层地去澄清。“以攻为守”式的品牌危机公关,本身既表明经营者对产品质量有足够的自信心,也能展示珍爱品牌、回应舆论的积极姿态,即便最终输了一招两式,有自信和坦诚担当在,也容易咸鱼翻身重振品牌。相反,光靠自说自话的澄清去回应舆论,几乎是高调澄清一次,品牌瘦身一圈。能不能走出这种被动瘦身的怪圈,现在看百年品牌张裕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