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货币政策,在年初时应该是十分清晰的,即要让货币增长与信贷增长回归常态,而不是处于非常态。那么常态是什么?就是货币增长和银行信贷增长与实体经济增长要求相配比。比如,假定今年的GDP增长为8%,CPI增长为4%,由此,今年银行信贷增长速度应该保持在12%。从前5月的情况来看,整个货币增长与信贷增长的运行基本上没有脱离这个轨迹。
不过,随着最近国内经济增长回落的速度超出预期,5月PMI突然间快速回落,以及市场预测第二季度的GDP增长与CPI可能进一步回落,从而使央行突然决定下调存贷款利率,以此来降低国内经济下行的风险,提振国内经济的信心。对于这次央行双管齐下的减息(既下调存贷款利率,也扩大的存贷款利率上下浮动的区间),市场反应激烈,认为这是政府在救股市与楼市。但是,实际效果如何,未来中国货币政策如何走,还得进一步观察。不过,在本文看来,如何保证中国货币政策在常态下运行,它是保证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关键,否则中国经济又可能重蹈2009-2010年房地产泡沫之覆辙。
在本文看来,面对当前中国经济增长下行,尽管有内外部之原因,但这是政府宏观调控的预期目标,更重要的是有比较的参照系问题。也就是说,当前国内经济增长的下行,只是相对于2009-2010年那样高增长年代来说其增长水平是低了一些。但是那几年以房地产投机炒作来推高的GDP不仅不可持续,而且也严重透支了未来中国经济发展。可以说,这种经济是不健康的。因此,当前中国经济应恢复到平常与健康增长。比如,今年一季度的GDP增长8.1%与前几个季度相比的确增长有所下行,但与同期全球其它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相比则是不可同日而语的,欧洲不少国家则处于负增长状态下,美国经济增长也只有2%左右。
在这种意义上,当前国内经济增长莫说达到8%以上没有问题,即使第二季的经济增长真正下行到8%以下会有多少问题吗?同样是没有问题。所以,政府宏观调控的经济政策不应该有太多的变化,货币政策的预调微调也不应太多的改变。
现在市场要求货币政策适时松动最大理由是随着PPI的负增长及CPI下行,国内部分领域价格水平处于通货紧缩的状态下,因此应该通过降息来提振市场。不过,这里有几个问题需要解释。一是PPI的负增长一定会导致CPI全面下行吗?如果按照成熟市场的经济逻辑,这个问题答案是肯定的。因为,PPI是CPI先行指标。但我们是否记得2004-2006年,当时PPI是两位数增长,甚至于幅度达到两成以上,但是当时PPI快速上涨并没有很快传导到CPI上去。因为,这种PPI的上涨而被国家统计局所规定的投资品的房价所接收了或PPI上涨很快传导到房价上去了而没有很快传导到CPI上来。现在同样的情况,尽管PPI是负增长,它要传导到CPI上去,仍然是相当间接的。
二是当前国内通货膨胀的压力已经缓和了吗?当前由于受季节性因素的影响,一些农产品价格下降也是自然。再加上欧美经济还没有走出危机之困境,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下跌也有利于国内通货膨胀压力减缓。而全国房价下降也会逐渐影响整个价格水平。但总体上来说,国内通货膨胀的压力并非如市场期望的那样已经全面下降,而是工资上涨刚性、国内一些资源性产品价格上涨,早几年房价暴涨对物价水平推动,以及导致物价水平全面上涨的货币性泛滥的条件并没有根本上的改变等,这些都会增加国内通货膨胀的压力。货币政策放松只会增加这种压力而不会减弱其压力。
三是现有市场不少人士认为,当看到CPI回落到国内银行一年期存款利率之下时,就以为这就为央行下调存贷利率提供数据上的支持。因为,这时利率下调不会导致居民存款负利率。但是,这些人为何就没有去计算过,在过去的十年,国内居民存款有62%以上时间是处于负利率的状态下。假定现有的CPI回落到居民一年期存款利率之下,有降息的空间。那这些人就没有想过,中国长期负利率本身就导致居民财富被无形的“蒸发”。现有又有人认为要通过降息来减轻企业融资负担,却没有考虑过,这么多年负利率也已被无形的转移到债务人手上吗?然而索幸的是,这次央行减息对这方面的问题采取新思路,即让存款利率可上浮10%。而这点既有利于银行利率市场化,也有利于保护存款人的利率。
还有,当前市场看法是,近两个月来银行需求疲弱,就在于银行贷款利率过高,从而导致民间信贷市场利率更是让企业承受不了。当前国内银行贷款基准利率为6.56%,而温州民间借贷利率平均高达21.58%。因此,银行贷款利率下调是必然,要尽快动用货币政策的价格工具,下调基准利率,以便增加企业信贷需求,刺激企业投资欲望等。而这次央行降息不仅下调基准利率而且也下调贷款利率下浮空间,这对企业融资本成本降低是有利的。但问题是这些银行贷款流向了哪里?如果市场利率很高(比如温州或其他民间信贷市场),而银行的利率下调的很低,那么这种利率下调只是为金融权贵者增加获利空间,对真正融资困难的企业来说并非受益。这几年的情况就是如此,大量银行资金用去了“炒钱”“炒房”。
实际上,不仅中国的金融体系与欧美发达国家根本不同,而且其基准利率与其它国家的基准利率也不一样。在“存款利率上限管理、贷款利率下限管理”的制度安排下,国内银行之间的竞争并非是价格上竞争,而是信贷规模的竞争。在这样的情况下,基准利率远远低于市场利率,谁获得银行信贷谁就有利可图,因此,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国内银行信贷不存在疲弱的问题。只不过,银行不愿意让贷款进入风险过高的企业或行业而已。再加上,贷款利率存在巨大弹性,即在基准利率上下浮20%,上浮可达100%。在这种情况下,银行基准利率向下浮动对信贷需求的影响微乎其微。当然,基准利率水平下移,再有利的是获得银行信贷的当事人。也就是说,央行要把握好当前国内货币政策调整的底线,不可通过信贷过度扩张的方式来刺激企业投资及推高资产泡沫。否则,中国经济会进入2009-2010年以信贷拉动的房地产泡沫高增长。
正是从上述三个方面来分析,当前国内货币政策工具要坚持让今年的信贷规模及货币增长保持常态的底线,只是采取预调微调的方式来保证实体经济对流动性需要。而货币政策工具可以是下调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及公开市场操作,银行存贷款利率变化还是慎重为好,这是保证国内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主要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