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体经济融资意愿可以视作经济运行的同步指标,经济增长向好,则微观经济主体的整体融资意愿较强,社会融资特别是信贷总量稳步增长。当然,实体经济融资意愿也是经济运行的先行指标,当微观经济主体看好未来经济增长,决定扩大生产规模、增加原材料库存、采购新机器设备、建设厂房等,均会带动融资需求扩大。也因此,市场高度关注每月初央行发布的上月全国金融统计数据。我国当前实体经济融资意愿存在不足,正突出表现在社会融资呈短期化发展态势上,中长期贷款增长缓慢,这不仅直接反映实体经济活跃程度下降,也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微观经济主体对经济增长前景的悲观预期。所以,虽然5月全国信贷增长超过预期,前5个月新增人民币贷款总量超过上年同期,但还不能真正缓解市场对实体经济下行的担忧。 用电量是检验社会活动活跃程度的最基本指标。今年以来,全社会用电量增速显著回落。前5个月全国用电增幅回落6.25个百分点。虽然5月全国用电量增速比4月高出1.5个百分点,但仍处在低位。物流情况则是反映生产活动的另一个重要指标。随着经济增长放缓,货运量和货物周转量增速也明显回落。前4个月全国货运量和货物周转量较上年同期分别下降1.5个和2.4个百分点,均延续了持续回落态势。与此同时,经济增长放缓,带动餐饮业收入增速回落。今年前5个月,全国餐饮收入较上年同期回落2.8个百分点。微观经济主体的交易性货币需求也出现明显下降。5月末,M1同比增长3.5%,较上年同期大幅回落9.2个百分点。总体看,实体经济活跃程度不高,实际融资需求规模必然不足。 从微观主体信心情况看,宏观经济景气指数、消费者景气指数和经济学家信心指数均呈现下行态势。与去年相比,今年信贷政策偏松,但信贷增长总体乏力,贷款利率特别是票据市场利率出现下行,反映出信贷市场供求关系的转变。虽然5月发改委投资项目审批加快,但项目最终落地到形成有效资金需求仍有一定时滞。考虑到2009年和2010年发放的中长期贷款今年将会集中到期,全年融资期限结构能否顺利实现“由短转长”,还需时间检验。 眼下,实体经济对短期周转性资金需求明显增加。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明显放缓,前4个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同比下降1.6%,其中4月同比下降了2.2%。与此同时,工业企业应收账款和产成品资金占用仍处在相对较高的水平,4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应收账款同比增长16.7%,产成品资金占用同比增长15.8%。据报道,秦皇岛港再次遭遇煤炭压港,库存已逼近甚至超越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时的最高水平。由此,企业对周转性资金的需求大幅增加。今年以来短期贷款和票据融资占新增人民币贷款的63.2%。尤其票据融资连续5个月增长,前5个月全国票据融资增加7302亿元,占同期人民币各项贷款增加额的18%,4月和5月均实现了2000亿元以上的增长。不仅如此,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主的日常经营活动面临较大资金周转困难,5月住户短期贷款增加了1138亿元,较4月增加345.1亿元。与此对照的是,社会融资总量中的委托贷款增长乏力,5月委托贷款同比少增1004亿元,企业之间相互借贷的意愿明显下降;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仅增加404亿元,同比少增了1291亿元,随着今年新签发银行承兑汇票的到期,预计下半年票据融资增长空间十分有限。 当然,随着政策的预调和微调,实体经济融资意愿也会逐步回升,宏观经济有望在6月触底回稳。其实5月宏观经济指标已出现了回稳端倪。首先是商品房交易明显增长。经过近一年的刚性需求积累,开发商主动以价换量,以及商业银行对首次置业的支持,热点城市商品房交易量创出本轮调控以来的新高。商品房交易量的扩大,有利于进一步消化库存,同时带动新增开发投资增长。再就是投资结构出现了积极调整。看投资结构化数据,1月至5月东部地区投资增长19.3%,较1月至4月提高了0.5个百分点。这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我国经济增长的方向。同时,1月至5月全国制造业投资增长24.5%,增速较1月至4月提高了0.1个百分点。虽然提高幅度并不明显,但这较为灵敏地反映出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投资结构正在发生的积极性变化。另外,随着CPI降至3%,政策调控空间也在增大。随着金融政策的预调和微调,配合其他部门政策的积极调整,我国经济终将走向平稳增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