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绿色竞争力是区域在发展过程中以绿色为核心,以环保、生态、循环、低碳、健康和持续为主线,以人与自然包容性增长为模式,以实现人类发展与自然和谐共生效应为目标,通过区域内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与创造,为区域发展提供一个更具竞争力的绿色平台,形成具有独特绿色竞争优势的环境友好和绿色生态型区域。这种理论是构架在环境保护、科学发展和绿色生态的理论基础上的。 与单纯的区域环境竞争力相比,区域绿色竞争力的内涵更加丰富,在区域竞争力理论体系中有其独特的本质属性。 区域绿色竞争力的核心是绿色。绿色意味着环保、生态、循环、低碳、健康和持续。环保是人类为解决现实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其竞争力主要体现在环保法律体系的完善和执行程度、环保意识和自觉行动、环保技术水平等方面。生态就是指一切生物的生存状态,以及它们之间和它与环境之间环环相扣的关系。其竞争力主要体现在以水、森林、空气、气候等为外延的生态环境,当然还包括生态产业、生态文明等方面。循环就是生物能量的环环相扣、相互影响、相互转化、周而复始的过程。其竞争力主要体现在循环技术水平、循环企业数量、循环产业产值等方面。低碳就是较低(更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排放,保持人类生存环境和健康安全。其竞争力主要体现在低碳生产、低碳消费、低碳生活等方面,涉及生活、工业、农业和畜牧业等领域。健康指一个人在身体、精神和社会等方面都处于良好的状态。其竞争力主要体现在运动、情绪、饮食和休息等方面。持续指既满足现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其竞争力主要体现在生产方式的绿色转型、资源利用、科技教育等方面。 区域绿色竞争力的模式是包容。区域绿色竞争力的提升不应只是成为一个观念、一个概念,它必须务实地采取相应的模式来促进其有效提升,包容性增长模式是区域绿色竞争力提升的核心模式。包容性增长寻求的是社会和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与单纯追求经济增长不同,包容性增长倡导机会平等的增长,最基本的含义是公平合理地分享经济增长。这种模式正好也是区域形成绿色竞争优势的关键,与区域绿色竞争力所倡导的人与自然平衡发展相一致。人类经济发展的成果,除了不以牺牲自然为代价,同时要回馈于自然,使人类社会与自然能够协调发展。 区域绿色竞争力的目标是共生。共生是指两种不同生物之间所形成的紧密互利关系,然而地球上大多数生物都是生活在“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达尔文式的纯粹竞争过程中,并没有自觉认识到共生的意义,所以协同发展总是要在宏观调控的基础上才能得以实施。区域绿色竞争力概念的提出,就是要促使人类在追求自身发展的同时,能够多考虑到自然环境的问题,因为人类与自然是相互依赖的共生体,提升区域绿色竞争力就是通过预先考虑或者后期修正人类的行为,在推进经济发展过程中,尽量考虑自然因素,并在此过程中形成竞争优势。 绿色竞争力的基本内涵和本质属性的界定,为进一步研究区域绿色竞争力提供了理论空间和方向,同时具有巨大的实践意义。 区域绿色竞争力的提升有利于区域经济的绿色转型。经济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是“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2011年年会”的主题,而区域绿色竞争力核心思想与这一主题不谋而合。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就是经济发展不再以牺牲自然为代价,通过与自然保持协调,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更加注重环境保护,更加注重经济投入和产出的绿色转型。在投入过程中尽量使资源得到优化配置,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并且使资源尽可能实现循环、清洁使用,产出的产品更加环保,更加以人为本。这种思想正是区域绿色竞争力提升过程中所要实施的。 区域绿色竞争力的提升有利于促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共生是生物学上的理念,但是它也符合人与自然相处的规律和准则,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是人类获得持续繁衍的前提。区域绿色竞争力的提升有利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因为区域绿色竞争力致力于保障自然环境,自然环境优化了,变得更加友好了,区域绿色竞争力指数才能得到提升,区域绿色竞争能力才能得到积累。各区域在追求绿色竞争力提升的过程中,会不断地减少自然剥夺,利用各种创新型技术修复和保护自然环境,在生产过程中利用人与自然共生规律尽量保持生态平衡,通过绿色生产减少甚至不污染自然环境,达到生产过程与自然环境的融洽共生。 区域绿色竞争力的提升有利于创建现代文明生态环境。区域绿色竞争力的提升有利于创建文明生态环境,保证社会健康、和谐、进步。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追求舒适的生活条件、良好的身心健康、较高的消费水平、良好的生活质量和美好的生活环境,成为文明生态环境的主要特征,文明的生态环境是社会全面、健康和持续发展的基础,是社会生产和发展的有力支撑。区域绿色竞争力的提升,可以利用绿色生产力思想,通过调整和升级产业结构,保证社会生产力的持续发展和生活条件的持续改善;同时会影响社会的消费观念、消费水平,使社会各项消费都建立在绿色平台之上,形成绿色消费,进而使消费结构更加合理、消费质量得到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