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 监测先行
2012-02-22   作者:张双  来源:经济日报
 
【字号
  这些日子,身陷“添加剂门”的红牛饮料再次触动了公众的敏感神经,人们基本的食品安全要求为什么会一次又一次成为令社会神经紧绷的不能承受之重?
  在媒体9日披露红牛饮料标签标识与批准证书内容不符、涉嫌非法添加等情况后的第二天,尽管企业公开承诺产品安全稳定,部分超市还是将该饮料全面下架。15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通报调查结果,北京、山东、湖北、哈尔滨等地抽检尚未发现红牛饮料存在质量安全问题,但红牛饮料生产企业在标签标识等方面存在不规范问题,监管部门已责令其限期改正。
  超市迅速反应、企业正面承诺、监管方及时澄清,又一场食品安全领域的危机公关似已圆满收官。然而,此类食品安全事件给公众健康带来的不安、令品牌形象蒙受的损失、对社会信任造成的消解,都成为这种亡羊补牢式危机处理方式必须支付的成本。
  如果按照经济学的成本收益分析,保障食品安全,理应监测先行。防患于未然,从事后监管变为事前预防,做好日常监测,注重安全防范,及时危机预警,才是成本最小、收益最高的划算选择。
  比如,在食物基本依靠进口的香港,食品安全管理并未消耗过高的社会成本,这得益于其行之有效的食物安全风险分析机制。由风险传达、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共同构成的风险分析机制,是香港现代食物安全监控的核心环节。食物安全中心不断留意海外各地的食物安全事故,并评估其对本港公众卫生的影响,如有机会影响本港,则会通过电邮、传真或短讯等方式尽快向业界及公众发放有关资讯。
  由此观之,我们要想构筑食品安全的“防火墙”,也应早日形成科学高效的监管体系、全面专业的风险评估、及时有效的信息公开以及定期严格的巡查执法。其中当首推食品安全监测发布机制的建立健全,因为它既是缓解当下食品安全焦虑、确保公众健康的责任之举,也是保护企业品牌形象免受牵连、促进经济健康发展的理性之举,更是夯实信任基础、维护社会稳定的明智之举。
  一个让人高兴的消息是,卫生部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网络已经覆盖了100%的省份、73%的市和25%的县。不断完善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体系,将为全面掌握我国食品安全状况和开展针对性监管执法提供重要依据。若能切实做到预警在先、执法必严,则善莫大焉。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李克强:依法严惩食品安全违法犯罪行为 2012-02-09
· 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今日召开 2012-02-08
· 食品安全应做到无缝监管 2012-01-13
· “两节”期间贵州将加强监管确保食品安全(删除) 2011-12-28
· 天津检验检疫局深入企业监督检查食品安全(已删除) 2011-12-19
频道精选:
·[财智]肯德基曝炸鸡油4天一换 陷食品安全N重门·[财智]忽悠不断 黑幕频现,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夏斌:人民币汇率不能一浮了之·[思想]刘宇:转型,还须变革户籍制度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